7月9日下午,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榮昌四珍非遺探研:特色畜禽與傳功工藝協同傳承計劃”實踐團走進榮昌折扇廠,通過實地研學與動手實踐,探尋“中國三大名扇”背后的文化密碼。

(圖為部分榮昌折扇 王娜攝)
在非遺傳承人的講解中,實踐團成員系統梳理了榮昌折扇的歷史脈絡。始于明代的榮昌折扇,憑借16個工段、145道工序的精湛工藝,成為中華傳統手工藝的瑰寶。傳承人重點展示了夏布折扇的文化創新:以本地夏布為扇面,結合榮昌豬、榮昌陶等地域符號,既保留傳統技藝精髓,又賦予其現代生命力。
實踐環節中,實踐團成員親手參與扇面制作。從工具操作到圖案繪制,每一步都需精準與耐心。“非遺傳承不僅是技藝學習,更是對文化根脈的守護。”實踐團成員在體驗后表示。指導老師強調:“通過實踐,我們更深刻認識到,非遺的活化需要青年一代的參與和創新思維。”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非遺傳承人的指導下制作折扇 杜文卓攝)
此次活動中,實踐團以折扇制作為切入點,深入思考“特色畜禽與傳統工藝協同傳承”的可行性。未來,實踐團將持續挖掘榮昌非遺的多元價值,推動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融合,為非遺傳承貢獻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