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榮昌四珍非遺探研:特色畜禽與傳統工藝協同傳承”實踐團走進寶陶古鎮,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陶藝體驗活動,在親手嘗試與古鎮漫步中,感受傳統陶藝的魅力與傳承的不易。 在古鎮陶藝工坊內,實踐團成員首先體驗了核心技藝——拉胚。陶藝師傅耐心講解并示范:“拉胚講究手眼協調,掌心要穩,力道需勻,稍有偏差就會變形。”成員們躍躍欲試,圍在陶輪旁輪流操作,然而看似簡單的動作實則暗藏玄機。有人剛將泥團扶正,稍一用力便歪向一側;有人好不容易拉出杯壁雛形,卻因手指力度不均導致開裂。

(圖為陶藝老師指導實踐團成員 王娜攝)
盡管大家專注投入,最終多數作品仍因易破損的特性未能成型——有的在塑形時坍塌,有的在修整時斷裂。“原來看似普通的陶罐,背后是無數次練習的積累。”一位成員感慨道。 體驗結束后,實踐團漫步于寶陶古鎮的青石板路上。沿街老作坊里,到處都是形態各異的陶藝作品,老師傅們端坐陶輪前,指尖翻飛間,泥團逐漸化為規整的器皿,與成員們的“失敗品”形成鮮明對比。從粗陶到精瓷,從手工作坊到 規模化生產,不變的是匠人們對細節的堅守。

(圖為實踐團成員制作過程 肖榆攝)
此次活動雖未產出完美成品,卻讓成員們深刻體會到“慢工出細活”的真諦。正如古鎮里流傳的老話:“十陶九不成,成者皆用心。”這份對傳統技藝的敬畏與感悟,成為實踐團最珍貴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