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交院 “赤籽心”民族團結 實踐團: 走進菱塘回族鄉 同心共筑民族情
時間:2025-07-30 21:33:26 關注:
7月驕陽似火,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學院“赤籽心”民族團結實踐團的學子們,頂著高溫奔赴揚州高郵菱塘回族鄉,開展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他們以腳步丈量土地,以匠心觸摸傳承,在這片多民族共生的熱土上,探尋民族團結的密碼,完成了一堂“沉浸式的民族團結教育課”。
深度座談:同心共話發展
菱塘回族鄉菱塘村的喬金昌副書記、胡朝峰副主任對實踐團的到來表示歡迎與肯定。作為江蘇省唯一的少數民族鄉,菱塘常住人口近2萬,經濟總量已躍居全國民族鄉前列。“村里正大力發展大棚種植,深挖非遺美食,還創新打造了文旅路線,回漢鄉親們鄰里和睦,文化交融的氛圍濃得很呢!”清真村林傳清副書記的介紹,讓同學們對這片土地的發展活力有了直觀認識。雙方圍繞進一步開展校地合作事宜深入洽談,在思想碰撞中凝聚起助力鄉村振興的共識。
互動課堂:文化傳承創新
“民族文化該如何傳承?”“榫卯結構能為非遺創新帶來什么啟發?”帶著這些問題,隊員們化身“小老師”,為當地青少年開設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榫卯搭建公益課。不同于傳統的課堂講授,這堂課以互動體驗為主線。“小老師們”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實物拆解、視頻解析,系統講解榫卯結構的歷史脈絡、分類特征及在傳統建筑中的應用智慧。他們現場演示魯班鎖的拆解與搭建技法,指導孩子們分組完成榫卯積木的創意拼搭。當孩子們親手拼出穩固的房屋、橋梁造型時,不僅真切理解了“燕尾榫”“楔釘榫”的力學原理,更在動手實踐中觸摸到非遺文化傳承的溫度。
走訪村民:傾聽群眾心聲
烈日下,隊員們走村入戶,走訪當地居民與商戶,實地調研菱塘回族鄉的產業發展狀況,探尋民族文化的歷史底蘊。雖然走訪時有語言不通的情況,他們送上的石榴、柿子造型香包,成了傳遞心意的特殊“教具”。隊員們向村民講解:“石榴籽緊抱,象征各民族心連心;柿子諧音‘事事’,藏著對日子的美好期盼。”當回族大媽接過香包笑著說“你們送的不是物件,是心意”時,文化符號便化作了直抵人心的情感紐帶。
民族的根脈,藏在村落的煙火里;團結的力量,寫在你我的手相牽中。當青年學子以腳步丈量大地,以匠心守護傳承,民族團結的種子必能在新時代的土壤里,生長出繁茂的未來。
作者:陳筱雨、朱嘉譯 來源: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