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遺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時代浪潮下,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榮昌四珍非遺探研:特色畜禽與傳統工藝協同傳承計劃”實踐團積極響應文化保護號召,懷揣著對非遺文化的敬畏與熱忱,在7月9日,奔赴榮昌折扇廠,開展非遺調研實踐活動,在傳統技藝的脈絡中探尋文化傳承的密碼。
踏入榮昌折扇廠,陳列架上精美折扇交相輝映,一旁照片墻定格著折扇發展歷程中的珍貴片段。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榮昌折扇歷史底蘊深厚,1954年榮昌折扇廠正式成立,開啟規模化傳承之路;2010年歷經改革,在堅守傳統中探索創新發展,一步步走過風雨,延續著百年技藝的溫度 。實踐團成員在此開啟非遺之旅,聆聽第四代傳承人講述折扇故事,感受時光沉淀的匠心。

(圖為夏布折扇 王娜攝)
活動中,第四代非遺傳承人尹春蓮老師詳細回溯折扇制作過程,從選材時對竹材“千挑萬選”,到制作中刮、削、磨、繪制等145道工序的精雕細琢,每一步都藏著傳承人的堅守。隨后,傳承人示范粘扇面環節,以漿糊為媒介,將扇面與扇骨巧妙融合,動作間盡顯工藝精細。實踐團成員代表上手體驗,在傳承人指導下,體會傳統工藝的奇妙與傳承不易。

(圖為實踐團成員代表在尹春蓮老師的指導下制作折扇 向慶熔攝)
談及折扇未來,傳承人從多維度展望:盼政府出臺政策,給予資金扶持,用于建設技藝傳承室、補貼老藝人帶徒;推動折扇融入文旅,走進景區展示、走進課堂教學;更期待年輕設計師加入,在功能、外觀上創新,讓折扇適配現代生活,讓這一傳統工藝在新時代迸發新活力,走向更廣闊舞臺。

(圖為實踐團成員、指導老師與非遺傳承人合影 張秫攝)
此次實踐,實踐團成員近距離觸摸非遺脈搏,既加深對傳統工藝的認知,也為非遺傳承注入青春思考。期待更多人聚焦榮昌折扇,讓古老技藝在傳承創新中續寫精彩,讓非遺之美恒久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