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晨光熹微中,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榮昌四珍非遺探研:特色畜禽與傳統工藝協同傳承”實踐團踏入了榮昌安陶小鎮。青石板路在腳下延伸,兩旁明清風格的灰磚建筑靜默矗立,陶器店招在微風里輕搖,空氣里飄散著若有似無的泥土氣息——這座以陶為名的千年古鎮,正緩緩掀開面紗。

(圖為實踐隊在安陶小鎮打卡點 胡佳琪攝)
穿過鐫刻歲月痕跡的“陶寶古街”,學生們被一家老店吸引。滿架陶器在幽光中流淌著奇異釉色:朱砂紅的絞泥紋路如潑墨山水,天青釉的茶盞溫潤似玉,粗陶泡菜壇的拙樸肌理間沉淀著時光。

(圖為陶寶古街陶器作品 楊榮鳳攝)
在非遺工坊里,陶泥的濕潤觸感瞬間激活了年輕人的好奇心。拉坯機嗡嗡旋轉,大一學生向慶熔的指尖稍一施力,泥柱便倏然坍塌。劉自然師傅用溫厚的力道牽引,混沌的泥團逐漸舒展成碗的雛形。

(圖為學生體驗拉坯技藝 劉冰清攝)
當工業流水線席卷萬物,總有一群人固執地守護著泥土的呼吸——這或許正是三下鄉埋進年輕心田最珍貴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