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榮昌四珍非遺探研:特色畜禽與傳功工藝協同傳承計劃”三下鄉實踐團走進重慶榮昌,開啟了一場探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榮昌夏布織造技藝的文化之旅。
實踐團首站來到中國夏布博物館,這座占地百余畝、由24棟仿明清風貌四合院組成的博物館,以夏布織造技術為主線,全方位展現了夏布的歷史文化與制作工藝。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夏布 鄭郁川攝)
踏入博物館,古樸的織機、泛黃的族譜和精美的夏布服飾映入眼簾。在講解員的引導下,實踐團成員了解到,榮昌夏布起源于漢代,曾是皇家貢品,其制作需經過打麻、刮青、績紗、上漿等十二道工序,耗時70余工時。當看到非遺傳承人現場演示“麻布飛梭”技藝時,梭子在經緯線間穿梭如飛,引得成員們連連驚嘆。
在夏布工坊,成員們親手體驗了挽麻團、牽線等工序。

(圖為實踐團成員體驗織布 王娜攝)
實踐團成員感慨:“看似簡單的動作,實際操作起來卻需要極大耐心,夏布的傳承離不開匠人的堅守。”講解員細致講解了夏布從苧麻原料到成品的完整工藝、織布機的種類(高機和矮機)、夏布相關服飾和工藝品(蚊帳、襪子,燈罩、帆布包、帽子、時鐘等)、夏布對朝鮮服飾文化產生的影響以及現代夏布國際時裝周展品。

(圖為實踐團成員參觀夏布制作工藝 張秫攝)
此次探訪讓實踐團成員深刻認識到非遺保護的重要性。大家紛紛表示,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讓千年夏布在新時代煥發新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