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夏日的陽光帶著支教團隊的熱情揮灑在陳臺村的各個角落,今天陳臺支教團隊依舊以豐富多元課程和調研并行,勾勒鄉村教育團隊的真實面貌。
晨曦微露,灑滿陽光的陳臺村委會里已回蕩起激昂的軍歌。支教隊員張銘雨帶領孩子們逐句學唱《強軍戰歌》《我愛這藍色的海洋》《祖國不會忘記》等愛國強音,其間穿插講解軍歌背后的歷史背景與精神內涵——從保家衛國的英雄事跡到守護家園的責任擔當。孩子們專注聆聽,歌聲從生澀到嘹亮,眼神中逐漸凝聚起對軍隊的崇敬與向往。這份對國防力量的認同感,在歌聲的浸潤中悄然植根于少年心間。

“時事與生活”課程上,老師以貼近鄉村的視角搭建起連接世界的橋梁。我們避開抽象理論,結合身邊實例,解讀國家發展政策與民生改善的關聯;同時引入航天工程等科技成就,引導孩子們認識個人成長與國家發展的緊密聯系。課堂上,孩子們踴躍分享觀察與思考,在互動中理解“時代脈搏與個體命運同頻共振”的深意,在彩色卡紙上描繪出心中的祖國。
午后的手工課堂,折紙繡球成為文化傳承的載體。支教隊員先介紹繡球的歷史淵源與民俗寓意,再示范折紙技法——通過折角、壓痕、塑形等步驟,將普通彩紙轉化為可開合的立體繡球。孩子們的指尖雖略顯笨拙,卻透著專注與堅持。當色彩各異的折紙繡球在手中成型,孩子們眼中閃爍著成就感,這不僅是手工創作的樂趣,更是對傳統手工藝文化的直觀感知與傳承。

課業輔導時段,支教組隊員在針對性答疑的同時,調研組成員同步開展當地教育現狀調研。通過與孩子們交流“學習資源需求”“興趣課程期待”等問題,了解鄉村教育資源情況。支教隊員根據學生特點進行輔導,包含了數學題的講解,地理圖的講述,英語專項訓練。

后勤保障環節,隊員們分工協作完成食材采購與餐食制作,早晨,一碗碗溫熱的米酒雞蛋湯為支教隊員驅散疲憊,團隊凝聚力在煙火氣中悄然增強。指導老師采購后送達的生活用品,更讓支教隊伍感受到后方的關懷與支持,為工作開展注入溫暖動力。

夜幕降臨,《稻香》的合唱排練如時進行。隊員們默契配合,歌聲中飽含對鄉土童年的回憶與對未來的憧憬。與此同時,支教隊員們加緊排練文藝匯演節目,努力為當地師生呈現一場兼具觀賞性與感染力的文化盛宴。
這一日的支教工作,沒有刻意鋪陳的宏大敘事,卻在軍歌傳唱中厚植家國情懷,在折紙創作中傳遞文化薪火,在日常關懷中凝聚奮進力量。支教的價值,正蘊含在這些具體而微的實踐里,于無聲處滋養成長,于細微處彰顯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