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電(通訊員 李文琪)青島農業大學“青耘計劃,獅志飛揚”赴濰坊安丘實踐服務團在濰坊安丘新安街道歸家疃村的實踐服務活動已進行至第十天。隊員們繼續深耕,并不斷的拓展創新,推出了銀杏生態保護、趣味音樂、化學實驗、海洋粘土等一系列特色課程,激活孩子們的興趣與活力。
圖為孩子們展示銀杏葉畫 李文琪 供圖
銀杏生態課堂:解碼古樹價值,厚植保護意識
銀杏樹具有極高的生態、歷史與文化價值,面對生態環境的壓力與技術的局限性,實踐服務團隊進行了實地調研和各種資料的搜集后,以課程的形式向孩子們講述了關于銀杏的各方面知識,傳播保護意識,同時,通過植物葉片畫的制作,讓孩子們感受到銀杏的美麗,在動手實踐中深化對古樹認識。
圖為孩子們制作銀杏葉片畫 李文琪 供圖
趣味音樂課:守護童聲羽翼,暢享音樂魅力
趣味音樂課上,實踐服務團成員首先教授孩子們如何正確開嗓,正確發聲,保護自己的嗓子。樂理學習環節,節奏感知訓練帶領孩子們感受節拍的變化,完成這些后,課堂正式的學習開始,從《小星星》、《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等兒歌,到分聲部合唱《紅星歌》,孩子們都全程參與,發出自己的聲音,由此激發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

圖為音樂課上實踐服務隊員和孩子們互動 李雨欣 供圖
化學實驗課:探秘微觀世界,點燃科學好奇
在學習了一系列化學理論知識課程,孩子們了解了基本的化學實驗儀器、注意事項以及基本的物質元素,對化學有了簡單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實踐服務隊隊員們開展這次的化學實驗課,進行了“掌中花火”、“瓶子吹氣球”兩個簡單的實驗,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為孩子們直觀演示奇妙化學現象,點燃科學探索熱情。

圖為實踐服務隊隊員在化學實驗課上,指導孩子們觀察實驗現象 李雨欣 供圖
海洋粘土課:巧用粘土創作,遨游海洋天地
在粘土課上,實踐服務隊員們指導孩子們根據此前學習的海洋生物課堂的知識來捏制粘土,完成這一幅海洋主題的粘土畫,同時,隊員們展示了包括小丑魚、章魚、螃蟹、水母等海洋動物以及珊瑚、海草等海洋植物的制作方法,并在課堂進行過程中,隨時為孩子們提供幫助,孩子們發揮想象,大膽創造,給小章魚粘上七彩觸手,為螃蟹搭配特色服飾,讓粘土作品充滿童真與創意,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
圖為孩子們展示粘土作品 李文琪 供圖
由此第十天的課程結束,系列特色課程從生態、藝術、科學等維度,為當地孩子搭建起認知拓展的平臺。此次實踐,不僅實現知識的有效傳遞,更以青春之力為鄉村教育注入全新動能,助力孩子們拓寬視野、點亮求知熱情,用創意與科普賦能鄉村教育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