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充滿意義的暑期,我有幸參與了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人文傳媒學院“綠芽”志愿者協會“綠芽七彩行⋅童心筑夢齊”實踐團在泰州市新勝社區開展的“七彩假期”暑期志愿服務活動。這段經歷不僅讓我感受到了志愿服務的溫暖與價值,更讓我在實踐中得到了成長與鍛煉,收獲頗豐。
在團隊中,我主要負責了三項工作,分別是為社區小學生講授《山居秋暝》和《田忌賽馬》課程,以及參與團隊公眾號的制作。
在課程講授方面,我深知給小學生講課并非易事,他們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且對知識的接受方式更偏向于生動有趣。因此,在準備《山居秋暝》這堂課時,我先仔細研究了這首詩的內容和內涵,結合PPT中的資料,從作者王維的簡介入手,讓孩子們對詩人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蘇軾曾評價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我便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孩子們在朗讀和理解詩句的過程中,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秋日山居景象。

圖為汪浩然教學圖片。汪浩然 供圖
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理解詩句,我還準備了一些互動環節。比如在講解“暝”和“暮”的區別時,通過近義詞辨析和填空練習,讓他們掌握這兩個字的用法。在解釋詩句時,我會結合圖片,讓孩子們直觀地感受“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的清新,“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靜謐,“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的生動。在課堂上,孩子們積極參與互動,紛紛舉手回答問題,分享自己對秋天的理解和想象,這讓我感受到了他們對知識的渴望,也讓我更有動力把課講好。

圖為汪浩然教學圖片。汪浩然 供圖
而在準備《田忌賽馬》這堂課時,我則側重于故事的趣味性和啟發性。我按照PPT中的情節脈絡,將田忌與齊威王賽馬的故事娓娓道來,通過講述孫臏如何巧妙運用策略幫助田忌轉敗為勝,讓孩子們明白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在講課過程中,我會時不時地向孩子們提問,引導他們思考孫臏為什么能想出這樣的辦法,以及這個故事給他們帶來了哪些啟發。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課后還紛紛圍著我討論故事中的情節,這讓我覺得所有的準備都是值得的。
除了講課,我還參與了團隊公眾號的制作。公眾號是展示我們實踐活動的重要平臺,能夠讓更多人了解我們的工作和成果。在制作公眾號的過程中,我主要負責收集活動中的照片和文字資料,然后進行整理和編輯。為了讓公眾號的內容更吸引人,我會注重排版的美觀性和內容的可讀性,將我們的課程開展情況、孩子們的精彩瞬間等內容及時呈現出來。每當看到公眾號發布后得到大家的關注和點贊,我都感到非常自豪。
在整個實踐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我們團隊的每一個人都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共同為了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而努力。在遇到問題時,大家會一起商量解決辦法;在取得成績時,大家會共同分享喜悅。這種團結協作的氛圍讓我感受到了團隊的溫暖和力量。
同時,與社區的孩子們相處也讓我收獲了很多快樂。他們的天真無邪、活潑可愛,讓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時光。每當看到他們渴望知識的眼神和臉上洋溢的笑容,我就覺得自己的付出是有意義的。通過這次實踐,我也更加明白了作為一名志愿者的責任和使命,我們不僅要為孩子們傳授知識,更要用心去關愛他們,陪伴他們成長。
這次暑期實踐活動雖然已經結束,但它帶給我的影響卻將伴隨我一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我會將這次實踐中的收獲運用到實際中,繼續保持對志愿服務的熱情,努力提升自己,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