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炎炎夏日,我有幸加入了“綠芽七彩行·童心筑夢齊”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參與了一次意義非凡的社會實踐活動。此次活動的目的是為孩子們帶去文化知識的甘露,讓這份千年的智慧之光在他們心中生根發(fā)芽。回望這段實踐經歷,心中涌動的不僅是汗水與疲憊的交織,更多的是感動、成長與深刻的實踐感悟。
為了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我們團隊進行了周密的籌備工作。我們精心挑選了適合孩子們年齡段的文化內容,從航空、現(xiàn)代武術知識的科普,到古詩詞中的智慧故事,再到社交禮儀、情景劇表演等傳統(tǒng)文化的體驗活動,力求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活動中找到興趣點,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同時,我們也考慮到了教學方式的多樣性,希望通過故事講述、互動問答、動手實踐等多種形式,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熱情。

(圖為付洋教學照片。顧暑暑 供圖)
在這次實踐過程中,我講解了泰州紅色文化——黃橋戰(zhàn)役和古詩《鳥鳴澗》。在講解黃橋戰(zhàn)役時我以黃橋燒餅導入,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接著播放黃橋戰(zhàn)役視頻,讓學生對黃橋戰(zhàn)役有一個初步感知。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孩子們一步步了解黃橋戰(zhàn)役的經過,去認識中國共產黨的艱苦生活、英勇風姿以及軍民一家親。最后,我播放了現(xiàn)代黃橋鎮(zhèn)的安穩(wěn)繁榮的生活場景,讓孩子們直觀感受到時代的變化,從而明白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同時,為了讓孩子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并感受到《鳥鳴澗》中的意境,我也精心策劃了一系列教學活動。首先,我通過PPT展示了春夜山林的圖片,引導孩子們用眼睛去“看”詩中的景象,感受那份寧靜與和諧。接著,我播放了輕柔的古箏曲,營造出一種悠遠而寧靜的氛圍,讓孩子們閉上眼睛,用耳朵去“聽”詩中的聲音,想象桂花輕輕飄落、山鳥偶爾鳴叫的場景。 在正式講解詩句時,我采用了故事化的方式,將每一句詩都編織成一個個小故事。比如,“人閑桂花落”,我講述了一位悠閑的詩人,在春日的夜晚,靜靜地坐在庭院中,享受著桂花隨風飄落的清香;“夜靜春山空”,則引導孩子們想象一座空曠的春山,在月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寧靜而神秘。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們不僅記住了詩句,更理解了詩句背后的意境和情感。 在講解過程中,我注重與孩子們的互動。我提出了許多問題,如:“你們覺得詩人為什么會感到‘人閑’呢?”“如果你們是詩人,會聽到哪些聲音呢?”這些問題激發(fā)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他們紛紛舉手發(fā)言,分享自己的見解和感受。此外,我還組織了一場小小的角色扮演游戲,讓孩子們分別扮演詩人、桂花、山鳥等角色,通過表演來體驗詩中的情境。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極大地提高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圖為付洋教學照片。顧暑暑 供圖)
通過這次實踐經歷,我深刻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魅力與價值。中華文化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和歷史的記載,更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和情感的寄托。它教會我們如何去感受自然、理解人生、追求真善美。同時,我也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與責任。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或文化傳播者,我們有責任將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傳承給下一代,讓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能夠汲取到更多的精神養(yǎng)分。
此外,這次實踐也讓我更加了解了孩子們的世界和他們的需求。他們天真無邪、充滿好奇和想象力,這正是我們需要保護和激發(fā)的寶貴品質。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文化的尊重,讓我深刻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也讓我更加堅信自己從事這項工作的意義所在。
我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傳承與弘揚國學文化和社會主義文化的行列中來。讓我們一起努力,為孩子們搭建起一座文化橋梁,讓中華優(yōu)秀文化在新時代的陽光下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