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園學子暑期社會實踐】——從場館到景區的非遺探索實踐
時間:2025-07-29 00:29:50 關注:
【曲園學子暑期社會實踐】——從場館到景區的非遺探索實踐
2025年7月3日至4日,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非遺調查”實踐團隊開展基于游客體驗價值的日照市非遺旅游產品優化研究社會實踐,走進日照市博物館、文化館、東夷小鎮、海濱國家森林公園,通過實地走訪、游客交流、資料梳理等方式,深入調研非遺旅游融合現狀。
博物館里,溯源非遺根脈
踏入日照市博物館,實踐團隊開啟非遺“尋根”之旅。在非遺展區,黑陶展品古樸厚重,其“薄如紙、亮如漆”的工藝特色最為著名,博物館依托這些珍貴文物,精心策劃了100余場社教體驗活動,吸引了27萬余名觀眾。經講解員細致闡釋,讓團隊成員明晰日照黑陶燒制技藝的傳承脈絡。團隊觀察到,雖有圖文與實物展示,但游客多是“走馬觀花”。隨機訪談中,游客李女士坦言:“知道展品是非遺,可不太懂背后故事,要是有互動體驗,比如模擬黑陶制作,肯定更有意思。”這一反饋,讓團隊意識到非遺展示在游客參與感營造上的不足。
此外,實踐隊員觀察到,以日照黑陶為原型研發的冰箱貼、明信片等文創產品深受游客喜愛。然而,通過與游客交流發現,部分游客希望能有更多關于黑陶制作工藝的深度講解,以及現場制作演示,讓他們能更深入了解黑陶文化背后的故事。
文化館內,觸摸活態傳承
日照市文化館里,非遺傳承場景鮮活呈現。漁民號子傳承人現場演唱,雄渾的號子聲在場館回蕩,團隊成員沉浸于這獨特的海洋文化表達中。在剪紙工作室,傳承人指尖翻飛,紅紙化作生動圖案,團隊與傳承人交流得知,文化館定期開展非遺體驗課,但參與人數有限。“宣傳推廣不夠,很多游客不知道有這些活動。”傳承人無奈說道。團隊還注意到,體驗課形式較多是簡單技藝教學,對深度體驗非遺文化支撐不足。文化館安排了豐富的非遺技藝體驗環節,隊員們跟隨傳承人學習剪紙、刺繡、泥塑等技藝。在與非遺傳承人座談時,傳承人們表達了對非遺傳承的熱愛與堅持,同時也希望政府能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公眾對非遺的認知。隊員們意識到,提升游客體驗不僅要注重技藝體驗,還要加強非遺文化的宣傳推廣。
東夷小鎮,觀察旅游融合
東夷小鎮的非遺商鋪,是非遺旅游轉化的“微縮窗口”。日照面塑、糖畫等攤位前,游客駐足觀賞、購買,但也存在同質化問題。團隊統計發現,售賣的非遺商品多為小型擺件、飾品,創意創新欠缺。與游客交流時,年輕游客張先生說:“想買些獨特的非遺文創,可轉一圈下來,感覺都差不多,沒找到特別心動的。”同時,小鎮非遺表演場次少、互動性弱,難以長時間留住游客,這些都成為團隊記錄的優化要點。除了美食,非遺文創街區也熱鬧非凡,日照黑陶、非遺剪紙等作品琳瑯滿目。實踐隊員發現,游客們對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遺產品興趣濃厚,但也有游客反映,部分非遺產品價格較高,且缺乏個性化。此外,小鎮在非遺文化展示方面,缺乏系統的講解,游客更多是走馬觀花,對非遺文化內涵了解不足。
森林公園中,挖掘融合潛力
日照市海濱國家森林公園,自然風光與非遺融合的“待開發”狀態,引發團隊思考。目前,園內非遺元素植入較少,僅在部分宣傳牌提及海洋非遺故事。團隊沿著海岸線走訪,設想若將漁民號子音頻融入林間廣播、設置非遺主題觀景臺講述海洋非遺傳說,或許能讓游客在賞景中自然接觸非遺。“自然風光是優勢,把非遺巧妙嵌入,能給游客帶來‘景中藏文化’的驚喜體驗。”團隊成員在調研日志中寫下這一發現。實踐隊員在調研中發現,家長和孩子們對這種將非遺手工與自然體驗相結合的方式非常認可,但也有游客建議,樂園可以融入更多日照本地的非遺元素,如結合日照木工技藝,制作具有當地特色的木制品,同時增加一些非遺文化講解,讓游客在游玩中了解更多非遺知識。
通過對日照市多個地點的調研,實踐隊收集了大量關于游客對非遺旅游產品體驗的反饋。隊員們發現,日照市非遺旅游產品具有豐富的資源和獨特的魅力,但在游客體驗方面仍有提升空間,如加強非遺文化講解、增加個性化產品開發、合理控制產品價格等。實踐隊將對調研結果進行整理分析,形成詳細的研究報告,為日照市非遺旅游產品優化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助力日照非遺旅游產業更好地發展,讓更多游客領略到日照非遺的魅力,提升游客的非遺旅游體驗。
作者:王鑫媛 來源:社會實踐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