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山東大學“益”程山水調研團成員初晨赴萊陽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開展訪談調研。雙方圍繞“公益慈善事業賦能鄉村振興”主題,與中心相關負責人就職能定位、公益合作模式、實踐成效等內容進行了深入交流。

訪談中,中心負責人介紹了其核心職能,涵蓋農業技術研發推廣、農產品質量安全指導等。負責人特別指出,在萊陽市“六 He”總體布局中,中心重點承擔“禾(現代農業)”與“合(多元協作)”領域工作,通過技術培訓、項目幫扶等形式,服務小農戶、合作社、農業企業等多元主體。
針對公益慈善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負責人強調,公益力量是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補充。中心近年來積極開展了“暖冬農技幫扶”、技術助學等項目,探索形成了“公益組織捐贈農資+中心配套技術指導”的創新模式,精準對接脫貧戶、殘障農戶等群體需求,有效助力農戶創收增收。

在資源整合機制方面,負責人介紹,資金來源以財政撥款為主,社會捐贈作為補充。中心聯合企業捐贈化肥等物資,并與本地高校合作建立農技志愿者庫,吸納大學生參與技術服務與數據收集工作,逐步構建起多方聯動的協作格局。
談及公益合作面臨的挑戰,負責人指出幾點:部分公益組織缺乏農業領域經驗,捐贈物資匹配度有待提高;企業公益行為多為短期,長期合作項目相對較少;小額捐贈分散導致整合管理成本較高。對此,中心計劃積極推動需求與資源的精準對接,并加強對公益組織的農業知識培訓,以強化資源銜接效能。
中心表示,未來將持續探索公益慈善與農業技術推廣的深度融合路徑,致力于讓公益力量成為激活鄉村振興的催化劑,為萊陽產業、生態、服務融合模式注入更多溫暖動能。此次訪談通過深入的辦公室交流,系統梳理了中心在公益協同助力鄉村振興方面的實踐經驗,為山東大學“益”程山水項目的路徑研究提供了扎實的案例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