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球變大,星星就逃跑啦!” 圖書館里吹氣球,孩子秒懂宇宙膨脹奧秘
時間:2025-07-27 21:09:26 關注:
“氣球變大,星星就逃跑啦!”圖書館里吹氣球,孩子秒懂宇宙膨脹奧秘
——披星戴夢實踐團創新科普形式,讓天文知識“觸手可及”
“用力吹!看,氣球上的‘小星星’是不是跑遠啦?”7月23日下午,在江蘇省徐州市連云港市贛榆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金陵路圖書館一樓,團隊成員吳昕琪舉著一個正在被吹脹的氣球,上面粘貼的彩色小圓點(代表星系)隨著氣球膨脹而彼此遠離。圍觀的孩子們瞪大眼睛,恍然大悟:“原來宇宙變大,星星就會‘逃跑’!哈勃定律真神奇!”陣陣歡快的笑聲和驚嘆聲,讓安靜的圖書館一角充滿了科學探索的活力。
當天下午三點至六點,披星戴夢社會實踐團隊贛榆分隊在圖書館內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童心探宇宙”公益科普活動。從PPT里的星辰奧秘,到“吹氣球”演繹深奧宇宙理論,再到望遠鏡“實戰”觀測,三個小時的沉浸體驗,將抽象的天文知識化作了孩子們可聽、可做、可看的“身邊科學”。
PPT里的星際穿越:神話與科學的橋梁
活動室內光影交織,團隊成員何政軒的PPT引領孩子們開啟“星際穿越”。他巧妙地將“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與現實中兩顆恒星間遙不可及的真實距離相對比。“想象一下,如果牛郎想給織女發個微信,信號要跑16年才能到!”生動的比喻引來孩子們一片驚訝的“啊?”聲。隨著屏幕上閃過清晰的土星光環、木星云帶圖片,配合何政軒深入淺出的講解,太陽系家族的“成員們”不再遙遠。“原來木星是個‘大胖子’,身上還有‘大風暴’!”同學們興奮地指著屏幕說道。何政軒笑著總結:“神話很美,但科學能帶我們認識更真實的宇宙鄰居。”
“吹”出來的宇宙膨脹:氣球實驗點燃思維火花
知識講解后的動手環節成為理解深奧概念的“鑰匙”。吳昕琪精心設計的“吹氣球模擬哈勃定律”小實驗,成為了全場焦點。她指導孩子們在未吹起的氣球上粘貼代表不同星系的彩色圓點。“大家準備好,見證宇宙膨脹的時刻到了!”隨著吳昕琪和孩子們一起用力吹氣,氣球迅速脹大,上面的“星系”點之間距離明顯增大。“哇!真的跑遠了!”“我的‘星星’和你的‘星星’分開了!”孩子們瞬間理解了“宇宙膨脹導致星系相互遠離”的抽象概念。這個簡單卻極具啟發性的實驗,讓“哈勃定律”這個專業名詞,變成了孩子們口中“氣球變大星星逃跑”的生動記憶。
明信片寄情思,望遠鏡“實戰”練眼力
在孩子們還沉浸在宇宙膨脹的奇妙中時,實踐團成員們送上了印有璀璨星云和行星圖案的天文明信片。孩子們或執筆描繪心中的外星世界,或認真寫下稚嫩而真摯的祝福:“希望有一天能坐飛船去看真正的星星”、“祝奶奶身體健康,像地球一樣永遠轉下去”。一張張承載著童真夢想與溫情的卡片被小心收藏。
與此同時,圖書館外的空地上,一場“實戰”觀測正在進行。團隊成員李昆航并未急于讓孩子們看遙遠的天體,而是先用入門級天文望遠鏡對準了圖書館對面的建筑。“大家看,先要學會‘瞄準’地面目標。”他耐心講解望遠鏡的組裝、尋星鏡校準和調焦方法。孩子們輪流操作,當對面樓宇的窗戶在目鏡中從模糊一片變得清晰可辨時,興奮的叫聲此起彼伏:“我調清楚啦!能看到對面窗戶上的花紋了!”“原來調焦要這么細心啊!”這堂“腳踏實地”的觀測入門課,為孩子們日后探索星空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光影為證:青春播撒科學星火
活動尾聲,孩子們與實踐團的大哥哥大姐姐們在圖書館門前,以剛剛“征服”了地面目標的望遠鏡為背景,留下了充滿成就感的燦爛合影。
“用吹氣球解釋宇宙膨脹,用望遠鏡看大樓練基本功,就是想讓最深奧或最基礎的知識都變得‘觸手可及’。”團隊成員吳昕琪談起實驗設計的初衷,“看到孩子們瞬間領悟時發光的眼睛,就是對我們最大的肯定。”負責望遠鏡實操的李昆航補充道:“天文觀測第一步是熟悉設備。讓孩子們親手調清對面樓宇,比直接看月亮更能建立信心和掌握方法。”
社區總負責人對活動贊不絕口:“‘披星戴夢’團隊把高深的天文知識‘拆解’成了孩子們能理解、能動手、能興奮參與的游戲和實驗。這種創新的科普形式,把文明實踐中心變成了激發科學興趣的‘第二課堂’,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潤物無聲。”據悉,該團隊將持續在贛榆開展系列科普活動,讓探索科學的星火在更多孩子心中燎原。
作者:李昆航 來源:原創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