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山東大學春暉雙棲星愿支教隊隊員何柳邑在支教課堂組織科學模型制作活動,通過簡易全息投影裝置、迷你太陽能衛(wèi)星、日地月三球儀模型及簡易明輪船等項目,引導孩子們在實踐中接觸科學原理,培養(yǎng)探索精神。?
活動中,何柳邑依據(jù)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差異分配任務。低齡兒童參與簡易全息投影裝置制作,材料包括菱形透明塑料片與支架。她現(xiàn)場示范塑料片折疊角度與組裝方法,指導孩子們精準操作。面對“會不會斷掉”的疑問,她通過手把手引導,幫助孩子們掌握折疊技巧,培養(yǎng)細致操作的能力。?

動手能力較強的孩子參與難度更高的項目。在迷你太陽能衛(wèi)星制作中,何柳邑講解光電轉(zhuǎn)換原理,指導孩子們用導線連接太陽能板與微型馬達。孩子們專注操作,成功后展現(xiàn)出顯著的成就感。當日地月三球儀模型制作小組討論軌道大小時,她引導觀察不同尺寸圓盤卡紙,演示公轉(zhuǎn)、自轉(zhuǎn)概念,幫助孩子們理解天體運行關系。簡易明輪船制作中,她示范橡皮筋動力原理,指導固定船軸、纏繞橡皮筋,孩子們通過試驗掌握基本機械原理。?

此次活動以實踐為載體,讓孩子們在組裝、調(diào)試中直觀感受光學、能源、天體運動及機械原理。何柳邑表示,科學模型制作不僅提升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更在其心中播下科學探索的種子孩子的好奇心和動手探索欲望是寶貴的財富。科學世界沒有唯一路徑,正如孩子們的未來人生不應被單一模板框定。她希望今天孩子們親手搭建的“科學小世界”,能在未來成為喚醒他們好奇與創(chuàng)造力的鑰匙,讓他們在更廣闊的知識海洋中航行時,還記得童年觸摸科學時那份純粹的熱忱與天馬行空的想象。支教隊通過此類活動,以趣味實踐激發(fā)兒童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