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園學子三下鄉:訪山村黨建一線,探基層服務初心
臨沂7月15日電(通訊員王欣怡)黨建工作是基層治理的核心紐帶,是連接黨和群眾的重要橋梁。為深入了解鄉村黨建工作的實際開展情況,探尋黨員服務群眾的實踐路徑,7月10日,曲阜師范大學尋英故里·佑踐紅心實踐隊隊員前往臨沂市平邑縣豐陽鎮大峪溝村,與村里負責黨建工作的村委會干部展開交流,圍繞黨建日常工作、黨員風貌變化、服務群眾成效及待改進方向等內容進行探訪。
黨建日常:扎根基層的責任擔當 在大峪溝村村委會的辦公室里,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堆疊的學習資料上,負責黨建工作的村委會干部正整理著近期的學習計劃。作為村里黨建工作的具體負責人,他的日常工作始終圍繞著黨的政策傳達與黨員教育展開。每天清晨,他會先梳理上級下發的文件精神,結合村里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習方案,確保黨的最新理論和政策能精準傳遞到每一位黨員心中。午后的時光常常用于組織黨員學習,從政策解讀到案例分析,從理論宣講到實踐探討,每一次學習都力求讓黨員們學有所獲。傍晚時分,他則會走村入戶,將政策中的惠民舉措用通俗易懂的方言講給村民聽,讓大家明白政策紅利如何落地生根。“黨建工作不能只停留在會議室里,要走到田間地頭,走進群眾心里。”他指著墻上的黨建工作流程圖說,圖上密密麻麻標注著每月的學習主題、走訪計劃和服務清單。這些看似繁瑣的日常,正是基層黨建工作落地見效的基礎。實踐隊員在走訪中看到,村委會的公告欄里整齊貼著黨員學習簽到表和近期為民辦實事的進度表,每一項內容都清晰具體,記錄著黨建工作的點滴痕跡。

圖為大峪溝村村委處便民服務中心。通訊員王欣怡供圖
風貌之變:黨員隊伍的成長軌跡 談及近年來黨員工作的變化,這位村委會干部的語氣中帶著欣慰。在他的記憶里,曾經部分黨員存在學習積極性不高、服務群眾主動性不足的情況,而如今這樣的現象已悄然改變。“以前組織學習,總有黨員找借口缺席;現在到了學習日,大家都早早到場,還會主動帶著問題來交流。”他回憶道,黨員們的學習態度從“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筆記本上的內容也從簡單記錄變成了帶著思考的批注。這種變化不僅體現在學習上,更反映在日常言行中。實踐隊員在村里走訪時發現,無論是村口的宣傳欄前,還是田間的勞作間隙,總能看到黨員們與村民交流的身影。他們不再是開會時才出現的“熟悉的陌生人”,而是主動融入群眾生活的“貼心人”。有村民提到,現在遇到困難,不用特意去村委會反映,路過的黨員看到了都會主動上前詢問,這種“隨處可見的關心”讓大家心里暖暖的。這種精神面貌的轉變,源于持續不斷的黨性教育和實踐鍛煉。村里通過建立黨員責任區、開展結對幫扶等活動,讓黨員們在服務中增強責任感。“現在黨員們碰面,聊的不再是家長里短,更多的是‘今天幫誰家解決了什么問題’‘下次學習要重點討論哪個政策’。”他笑著說,黨員隊伍的精氣神兒越來越足,成了村里一道亮眼的風景線。
服務暖心:貼近群眾的點滴實效 黨員風貌的改變,最終體現在服務群眾的實際行動中。在大峪溝村,黨員們用腳步丈量民情,用行動溫暖民心,讓群眾真切感受到黨建工作帶來的變化。“以前群眾辦事,可能要跑好幾趟;現在黨員主動上門了解需求,很多事情在村里就能協調解決。”這位村委會干部舉例說,村里的孤寡老人行動不便,黨員們便輪流負責幫他們買藥、買菜,定期陪他們去鎮衛生院體檢。遇到惡劣天氣,黨員們會第一時間排查村里的老舊房屋,幫助村民轉移物資。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卻讓群眾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關懷。實踐隊員在走訪中遇到一位老人,他提到去年冬天生病時,是黨員們輪流來照顧,幫忙聯系醫生、購買藥品,還時常來家里探望。“現在有困難找黨員,心里踏實。”老人的話語樸實卻真誠。這樣的故事在村里還有很多,黨員們用主動服務的態度縮短了與群眾的距離,讓“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田間地頭落地開花。黨員們還積極充當政策“翻譯官”,把晦澀的文件條文轉化為群眾聽得懂的家常話,幫助村民理解醫療報銷、養老保障等惠民政策。通過挨家挨戶走訪,他們收集群眾的意見建議,及時反饋給村委會,讓村里的決策更貼合實際需求。這種“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式,讓黨建工作真正成為了服務群眾的“連心橋”。

圖為村委會干部正在接受采訪。通訊員王欣怡供圖
初心不改:持續改進的前進方向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這位村委會干部也清醒地認識到工作中仍需改進的地方。“黨員的服務帶頭作用還要進一步加強,讓更多黨員成為群眾看得見、信得過的榜樣。”他坦言,目前村里黨員的服務熱情雖有提升,但在主動創新服務方式、擴大服務覆蓋面等方面還有提升空間。他認為,部分黨員在面對復雜問題時,還存在畏難情緒,缺乏主動擔當的意識;在服務內容上,多集中在日常幫扶,而在引導群眾發展產業、改善生活條件等方面的帶頭作用發揮不夠。“黨員不僅要做服務群眾的‘勤務員’,更要做帶領群眾發展的‘領頭雁’。”這是他對黨員隊伍建設的期許。針對這些問題,村里正計劃開展黨員技能培訓,提升黨員在農業技術、政策解讀等方面的專業能力;建立黨員服務積分制度,激勵黨員主動參與志愿服務;組織優秀黨員分享經驗,用身邊榜樣的力量激發更多黨員的服務熱情。“改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步一個腳印扎實推進。”他望著窗外村里的田野說,黨建工作就像種莊稼,只有用心澆灌,才能收獲群眾的信任與支持。
通過此次走訪,實踐隊深切感受到基層黨建工作在鄉村的生動實踐。從日常工作的扎實推進到黨員風貌的積極轉變,從服務群眾的點滴行動到持續改進的堅定決心,大峪溝村的黨建故事展現了基層黨組織扎根群眾、服務群眾的初心與擔當。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黨建工作正以實實在在的成效,凝聚起黨群同心的強大力量,為鄉村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