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下午,山東大學“益”程山水調研團成員李維琛琛前往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牡丹辦事處,圍繞“公益項目助力鄉村振興”主題開展社會實踐專題調研,深入了解該區域公益實踐的推進模式與顯著成效。

調研中,牡丹辦事處相關負責人首先介紹了其“統籌區域鄉村振興政策落地,協調產業、文化、生態建設”的核心職能。隨后,重點闡述了辦事處推動的多元化公益項目覆蓋領域,主要包括:醫療健康方面組織義診活動、協助辦理健康證;社區服務方面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推進道路硬化等基礎設施建設;養老服務方面運營社區食堂、建立日間照料中心;兒童福利方面提供助學支持、實施心理關懷項目;產業發展方面支持建設冷庫、助力鄉村旅游開發;以及生態環境方面推進坑塘整治、實施綠化工程。
在服務鄉村振興的具體路徑方面,負責人以“堯舜牡丹”合作為例,說明其成功帶動千戶花農實現增收,并介紹了“花都基金”在支持人居環境整治項目中的關鍵作用。談及公益項目資金來源與使用,負責人介紹資金來源多元,包括中央及省級財政銜接資金、鄉村振興激勵資金等財政撥款;以“牡丹區花都基金”為代表的專項基金,支持志愿服務和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養老、兒童福利;社會捐贈,如獅子會捐贈課桌椅;以及市場化運營,如社區食堂采用“政府免租+企業投資”模式。其中,“花都基金”的資金優先用于溫室大棚道路修繕,以保障農產品運輸、提升產業效益;同時重點支持面向特殊群體的義診活動,著力解決就醫難題、強化民生保障。

調研中,雙方就當前公益項目實施中的瓶頸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焦點集中在牡丹種植戶參與度有待提升,以及如《牡丹傳奇》等非遺項目商業轉化存在困難。針對公益賦能鄉村振興的未來路徑,負責人提出了多項舉措:首先,實施“歸雁興菏”政策,吸引人才返鄉創業;其次,發展牡丹深加工產業鏈,降低農戶市場風險;同時,提供人才補貼,如碩士每月最高2000元、創業園區免租等優惠政策;此外,持續改善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最后,引導返鄉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增強其社區歸屬感,為產業升級與人才回流注入活力。
此次調研也使李維琛琛同學對區域公益項目在鄉村振興中的實踐路徑、成效及挑戰有了更系統、清晰的認識,為其社會實踐研究積累了寶貴的基層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