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2025年6月29日至7月4日,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浙江農林大學藝術設計學院與安吉大溪村深化“校地聯姻”,以黨建聯建為紐帶,依托數字媒體、視覺傳達等前沿專業,攜手“青羽銜新”實踐團,共同探索藝術賦能鄉村振興新范式,助力“和美鄉村”邁向新高度。
一、數字筑基,青鳥繪藍圖
實踐團深扎鄉土:走訪白茶茶農,解碼“一片葉子富一方百姓”的生態密碼;系統采集竹編、古道傳說等文化基因,構建數字文化資源庫。運用數字媒體技術對10余處核心空間精準測繪建模,為藝術介入提供科學藍圖。依托校地“青鳥計劃”,160余名專業學子產出“竹寶”IP系統等10余組高質量方案,形成“文化-空間-產業”三位一體的數字藝術賦能工具包。

(實踐團走訪大溪村白茶商戶進行深入調研)
二、視覺革新,共造驗成效
以原創IP“竹寶”為核心,視覺傳達專業學子主導:歷時一周完成6處、超100㎡主題墻繪。未來將創新引入AR掃碼互動技術(掃碼解鎖動畫故事),變靜態藝術為沉浸體驗,打造網紅打卡動線。此外,實踐團創新“村民共建”模式,邀請村支書查李蘇與30余位村民共建,凝聚鄉情紐帶。成效顯著:在村民滿意度調查中,90%村民認為此次實踐活動顯著提升村莊“顏值”與吸引力;民宿老板姚阿姨反饋“游客追‘竹寶’打卡,定能帶動入住率!”;同時,實踐團運用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所學,在抖音、小紅書等社媒廣泛宣傳,話題 #竹寶溪游記#播放量破3W+,初步帶動客流增長。
(查書記與村民同實踐團一起繪畫)
三、問道余村,擘畫新篇
7月4日,實踐團赴“兩山”理念誕生地安吉余村對標學習:汲取其“全域景區化”系統思維、“余村印象”文創品牌運營及金融創新智慧。啟迪大溪未來:深化“IP+數字藝術+村民共創”模式,延伸“竹寶”產業鏈(竹編文創、主題民宿視覺系統、白茶采摘研學等),推動“打卡流量”向“消費留量”和“產業增量”躍升,構建可持續共富生態。
(實踐團于余村實地調研參觀)
結語:青春執筆,繪和美長卷。浙農林大“青羽銜新”實踐團以藝術設計為支點、數字媒體與視覺傳達專業為杠桿,生動詮釋“校地聯姻”激活“兩山轉化”新動能:當黨建紅引領、生態綠筑基、藝設金添彩,“綠水青山”高效轉化為可感、可增值的“幸福不動產”。這幅徐徐展開的浙北“和美共富”畫卷,為鄉村振興注入不竭青春智慧與藝術力量!

(實踐團于“兩山理念”石碑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