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廣東科技學院“客鄉瓷韻”非遺傳承突擊隊深入梅州大埔,開展了一場以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緊密對接廣東省“百千萬工程”的實踐探索。7月6日,隊員們懷著對客鄉文化的探索熱情,與大埔縣官方文旅吉祥物“埔娃娃”的設計負責人黃嚳(筆名)進行了深度交流,共同解碼這一文化符號如何為縣域高質量發展注入創新活力。
邂逅瓷都“萌主”


“埔娃娃”作為大埔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和中央蘇區精神的生動載體,其誕生與成長深深植根于“百千萬工程”推動縣域特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沃土。這只身著象征“中央蘇區”的紅色衣裳、點綴著代表“大埔蜜柚”的金黃色圖案、巧妙融入客家圍龍屋元素的靈兔,不僅是千年大埔文脈與集體記憶的人格化凝聚,更是活化利用傳統文化資源、服務地方文旅經濟發展的創新實踐。主創黃嚳(筆名)深情闡述其創作初心,源于對家鄉深厚文化底蘊的深刻認知。“大埔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又很熱血溫暖的地方,”她表示,“埔娃娃身上承載的活潑、溫暖、努力,以及客家精神中重鄉崇祖、敢想愛拼、重義樂施的力量、傳承與擔當,正是構成大埔獨特魅力、驅動其高質量發展的核心DNA。”
對話匠心,揭秘“萌兔”誕生記


在探索文旅融合賦能“百千萬工程”的路徑上,黃嚳(筆名)也坦誠分享了縣域IP推廣面臨的共性挑戰,特別是高昂的生產成本與初期知名度不足帶來的盈利壓力。她也在不斷地探索破局之道,提出內外并舉的策略:對內著力深化本土文化教育普及,筑牢大埔人的文化自信根基;對外則積極運用小紅書、抖音等新媒體平臺,精心打造網紅打卡路線,并通過與高校聯動、開發如諧音梗帆布袋等創意文創產品等創新形式,有效吸引年輕群體關注和到訪大埔。這一系列思路,正與“百千萬工程”中強調激發縣域內生動力、積極拓展城鄉融合新消費場景的戰略方向高度契合。
“客鄉瓷韻”突擊隊與埔娃娃的“瓷”緣時刻


此次與大埔文化“萌主”的深度對話與親密互動,成為“客鄉瓷韻”突擊隊此行的高潮。指尖輕觸“埔娃娃”的瞬間,是青春脈搏與千年文脈的生動共鳴。隊員們不僅深刻理解了以創新IP活化非遺、服務“百千萬工程”文化興縣目標的重要意義,更被點燃了以新興方式助力文化傳承與文旅發展的熱情。這次探訪超越了單純的文化溯源,成為高校青年力量主動下沉縣域、深度參與“百千萬工程”的生動寫照。
萌動非遺,未來可期


此次青春力量與地方文化IP的聯動,清晰展現了在“百千萬工程”的宏大背景下,傳統文化符號如何通過與青年創新的融合煥發新生。“埔娃娃”,這只從大埔沃土中躍然而出的文化使者,正以其獨特魅力,架設起一座連接厚重歷史與光明未來的橋梁,成為大埔縣餞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奮力書寫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篇章的鮮活注腳。青春與鄉土的激情碰撞,必將持續為“百千萬工程”的深入實施注入源源不斷的蓬勃動能。
通訊員:黎佩靜、趙俊渝
來源:廣東科技學院“客鄉瓷韻”非遺傳承突擊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