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稚嫩的指尖捏起第一粒種子,透明的標本瓶鎖住第一片綠葉,一場關于植物的奇妙探險之旅悄然拉開序幕。7月4日下午3點,“百村千人進萬家”生環學院赴蕪湖“幼兒環保啟蒙,青年生態宣講”本科生實踐團隊走進沿河小區幼兒園開展“奇妙植物探險家”科普課堂,用60分鐘的時光,讓根的堅韌、葉的靈動、種子的力量,在孩子們心中生長出對自然的敬畏,這場課堂以童心為壤,讓綠色理念在孩童心中扎下深根。

▲圖為團隊成員與小朋友合影
為了讓植物知識真正“蹲下來”與孩子對話,實踐團隊不斷構思教學設計。從構思情景劇腳本,到制作卡通教具,再到反復調試實驗的相關裝置,每一個環節都經過了多次打磨。團隊主講成員江求濤說:“我們希望用孩子們能聽懂、喜歡看、愿意參與的方式,讓環保不再是抽象的概念。”

▲圖為團隊授課人為小朋友講解植物知識
活動伊始,團隊主講成員江求濤以新朋友的身份與孩子們熱情打招呼,通過“家里有哪些植物”的提問,迅速拉近與孩子們的距離,調動起大家的參與熱情。緊接著,將植物種子分發給孩子們觀察,引導他們說出種子的顏色和形狀,幫助孩子們初步建立對植物種子的感性認知。
在正文講解環節,主講成員江求濤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將植物各部分的本領娓娓道來。把種子比作“睡著的植物小寶寶”,詳細介紹了種子的四大“魔法本領”,讓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驚嘆于種子的神奇。隨后,詳細介紹了植物的根、莖、葉,讓孩子們在趣味講解中明白植物對于生態的重要意義。

▲圖為團隊授課人請小朋友回答問題
“植物小匠人”在動手環節里,孩子們專注地用小鑷子夾起葉片、花朵,小心翼翼放進標本瓶。童趣導師團們手把手進行指導,孩子們透明的瓶子里逐漸盛滿微型自然。
“我的瓶子里有個小春天!”一個扎著小馬尾的小姑娘舉著作品笑靨如花。這雙手握過畫筆、玩過積木,此刻卻第一次體會“呵護”的重量。孩子們在操作中學會了對生命的溫柔。

▲圖為團隊成員協助小朋友制作植物手工作品

▲圖為小朋友向老師展示自己的植物手工作品
活動接近尾聲,童趣導師團的成員們為在場的每位幼兒分發了可發芽的“種子紙”。這種特殊的紙張內部包含植物種子,遇水并給予適宜環境即可萌發。同時,導師團向孩子們分發了“觀察日記”任務單,引導他們在后續的日子里記錄種子紙的生長變化。任務單上設有簡單的記錄欄,便于幼兒用圖畫或文字的形式,記錄種子萌發、長葉等過程中的關鍵節點。
當孩子們齊聲說“我要保護植物”,這場課堂播下的不僅是植物知識的種子,更在孩童心中埋下了對自然的敬畏與珍視。無論是即將伴隨種子紙萌發的生長軌跡,還是已封存在標本瓶里的葉片印記,這些具象的記憶終將沉淀為對“萬物共生”的深層認知。

▲圖為團隊授課人做結束發言
團隊主講成員江求濤感慨說:“生態教育的真諦,從來不是抽象的理念灌輸,而是讓孩子在觸摸葉片紋路、觀察種子形態的過程中,自然生發出對微小生命的共情。這份‘不摘一朵花、不踩一片草’的自覺,恰是綠色文明最本真的底色。”
這場活動播下的,既是植物的種子,更是代際傳承的生態啟蒙基因。畢竟,所有宏大的生態未來,都始于一雙小手對一片葉子的溫柔。綠色未來,正靠這一雙雙小手,種下生生不息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