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蜿蜒萬里,潤澤中華。為了守護這條母親河,2020年我國啟動了“十年禁漁”政策。五年來,這一重大舉措成效初顯,也亟需更多社會力量的支持。2025年夏天,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禁漁護江清水闊,興業育魚綠夢長”社會實踐團隊帶著責任與使命,走進社區、走向江岸,開展了一場有溫度、有深度的生態保護行動。
實踐團隊由18名學生組成,他們的身影出現在無錫與江陰的社區課堂里。課堂上,他們不僅用理論知識講述禁漁的重要性,還通過視頻、故事和趣味手工,將環保理念化作孩子們眼中的鮮活畫面。拼貼畫里自由游弋的魚群,黏土作品中微笑的江豚,都是孩子們對生態家園的真摯表達。
與此同時,團隊成員還深入居民中間,傾聽他們關于長江的記憶。一位年過六旬的漁民動情地說:“過去魚多水清,后來越捕越少?,F在禁漁,江水慢慢恢復了,我們雖然轉了行,但希望后代能看到更美的長江。”這些話語不僅為調研提供了素材,也讓學生們體會到政策背后的深遠意義。
此次社會實踐收效顯著。社區居民表示,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學到環保知識,也讓成年人更加理解禁漁政策的初衷。家長們稱贊:“這是真正的寓教于樂,把環保理念種進了孩子心里。”
更為重要的是,團隊成員自身也在成長。有人從膽怯走向自信,有人學會了組織協調,有人則堅定了未來投身環保事業的決心。社會實踐成為他們人生的重要一課,讓他們理解到青年力量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獨特價值。
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積極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將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此次“長江禁漁”主題實踐,正是這一育人理念的生動寫照。
青春是一束光,雖微小,卻能匯聚成星河。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學子們,用青春的微光點亮長江的清波,用實際行動踐行“共抓大保護”的時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