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貴在創新。2025年夏天,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長江生態保護尋訪實踐團”以“問卷調查+課堂宣講+手工實踐”的模式,為環保宣傳注入新活力。
調研是基礎。團隊設計了涵蓋政策認知、態度與傳播渠道的問卷,發放對象涵蓋學生、家長及社區居民。調查結果表明:公眾對禁漁的“知道率”較高,但“理解率”與“行動率”不足。針對這一情況,團隊提出了“精準宣傳”的思路,即根據不同群體特點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在面向青少年的課堂中,他們運用視頻、繪畫與游戲,讓孩子們在歡樂中理解環保意義;在面對成年群體時,他們注重政策條文的解釋和長遠利益的分析。這樣的差異化設計,避免了“一刀切”的宣傳方式,提升了接受度和實效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團隊成員還利用新媒體開展線上宣傳。他們將課堂片段剪輯成短視頻發布在校園社交平臺上,瀏覽量迅速突破萬人次。不少網友留言表示,被孩子們的環保作品打動。實踐團隊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實現了影響力的放大。
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重視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本次活動正是這一教育理念的生動體現。青年學子用智慧與創意,將“十年禁漁”的宏大命題轉化為鮮活生動的故事,讓政策宣傳更接地氣、更具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