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禁漁護江清水闊,興業育魚綠夢長”社會實踐團隊再次踏上征途,他們奔赴無錫與江陰等地,將長江“十年禁漁”政策的內涵與意義帶進社區課堂。對這群青年而言,實踐不僅是學習的延伸,更是責任的擔當。
長江流域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區域。2020年啟動的“十年禁漁”政策,已進入實施中段,取得了水質改善、魚類資源恢復等顯著成效。然而,政策要真正落地,離不開公眾的理解與支持。外國語學院的學子們深知這一點,他們用雙腳丈量江岸,用聲音傳播理念,用行動守護大江。
實踐團隊通過問卷調查發現:盡管大多數人知道“禁漁”的存在,但具體的背景、措施和長遠目標,了解較少。為此,隊員們以“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為原則,結合視頻、故事和互動問答,讓禁漁知識走進社區居民的心田。
在江陰市澄江便民服務中心的一次課堂上,居民們被江豚的影像深深觸動。有人感嘆:“原來禁漁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不僅是為了魚兒,也是為了人類的未來。”這份由衷的認同,正是實踐團隊努力的意義所在。
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的青年們,既是政策的傳播者,也是綠色理念的踐行者。他們在課堂之外,還主動走訪社區老人,聆聽他們關于長江的記憶。通過口述與記錄,隊員們不僅還原了長江生態變遷的歷史圖景,也增強了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理解。
此次社會實踐,不僅傳播了環保知識,更在青年心中點燃了責任之火。正如一位隊員所說:“我們是親歷者,也是記錄者,更是傳播者。未來不論走到哪里,都會帶著守護長江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