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7日晴
清晨,裹著草原特有的清冽,教室里的玻璃窗已被孩子們的笑聲焐得溫?zé)?mdash;—今天是我們“推廣普通話助力鄉(xiāng)村振興”實踐的關(guān)鍵一天,三節(jié)普通話課程,要在這群藏族小朋友心里播下“說標準話、見大天地”的種子。
第一節(jié):晨光里的拼音課——小舌頭練發(fā)音,大世界慢慢近
拼音課從聲母復(fù)習(xí)開始,我剛指著黑板上的“b、p、m、f”,桑杰卡就主動站起來讀,聲音洪亮,只是讀“māmā”時,嘴唇抿得稍重,帶了點藏語的語調(diào)。我笑著提醒他“稍微輕一點,像吹走草葉上的露水”,他試了兩次,立刻就找對了感覺,還轉(zhuǎn)頭問姐姐周毛塔:“現(xiàn)在是不是和電視里的叔叔說得一樣?”
周毛塔坐在旁邊,手里的筆記本早就寫好了常用聲母,只是在“z”和“zh”旁邊畫了個小問號——她平時能分清“自在”和“住宅”,但說得急了就容易混。我教她慢下來讀,先摸準舌尖的位置,跟著練了幾遍,再讀時,翹舌的動作自然了很多。
繞口令“四是四,十是十”是孩子們自己提出來要練的。仁青草讀的時候很順,就是到“十四”時偶爾卡頓,把“shísì”讀得快了點,聽著像“sìshí”。她自己也聽出來了,停下來琢磨了兩秒,再讀就準了,還拉著周毛塔一起比速度,說完還抬頭等表揚,眼里滿是期待。
第二節(jié):墨香中的書法課——一筆一畫立根基 下午的硬筆書法課,扎塔布來得最早。他坐在第一排,鉛筆攥得緊緊的,見我們進來,立刻把昨天寫的“大”字遞過來:“老師,我在家練了好多遍,橫是不是平一點了?”
今天教“點、橫”的寫法,藝卓老師在黑板上畫田字格:“寫‘點’要輕一點,頓一下就收,像雨落在草葉上;寫‘橫’別太直,左邊低一點,右邊稍抬,像草原上的路,要穩(wěn)。”扎塔布跟著在空中比劃,可落到紙上,“點”卻頓得太用力,把紙戳了個小坑。他沒急著擦,反而湊近看了看,又拿起筆慢慢寫,這次筆尖輕輕頓、慢慢收,終于寫出個圓圓的“點”,立刻舉著本子跑過來展示。“手腕再松點,別攥那么緊。”藝卓老師蹲下輕聲說,扎塔布點點頭,重新握筆,小胳膊微微晃著,一筆一畫地寫。陽光落在他的紙上,那些歪歪扭扭的“點”和“橫”,雖不工整,卻滿是認真。下課前,他把紙折好放進兜里:“要拿給奶奶看,我會寫更規(guī)范的漢字了!”
第三節(jié):聲韻里的朗誦課——停頓間藏深情 朗誦課上,我們從《我愛你中國》的詩句入手。連連老師翻出PPT,指著“我愛你敦煌飛天的曼舞輕歌,我愛你杭州西湖的淡妝濃抹”,告訴孩子們:“讀的時候要停一停,就像騎馬累了歇口氣,這樣心里的喜歡才說得出。”
桑杰卡跟著讀,特意在“敦煌飛天”后頓了頓,聲音雖嫩,卻透著認真;周毛塔對斷句游戲更感興趣,看到“下象棋孤將將將將死”的題目,立刻舉手,卻被桑杰卡搶了先——桑杰卡大聲斷:“下象棋孤將/將/將/將死!”答對后,還得意地朝周毛塔做了個鬼臉。輪到“你去班上數(shù)數(shù)數(shù)數(shù)數(shù)不好的有多少”,周毛塔終于搶在前頭,清晰地斷出句子。最后,我們一起讀“呼倫貝爾大草原上的羊群/就像藍天上飄動的潔白的云朵”,孩子們的聲音混著草原的風(fēng),在教室里飄著。忽然覺得,推普不是教他們說“標準話”,而是幫他們用語言,把家鄉(xiāng)的美說給更多人聽。
后記:語言是橋,連著草原與遠方 夕陽快落山時,孩子們抱著本子走了。桑杰卡回頭喊:“老師明天還教繞口令嗎?”周毛塔揮著本子:“我要教阿爸說‘牛奶’!”
黑板上的聲母表還沒擦,孩子們的本子上,藏文和拼音擠在一起,歪扭卻鮮活。原來,“推普助力鄉(xiāng)村振興”不是口號——當(dāng)桑杰卡能用普通話描述格桑花,當(dāng)扎塔布能寫好一個“點”,當(dāng)周毛塔能分清“n”和“l”,他們就已經(jīng)踩著語言的橋,往更遠的世界走了。
作者:山東大學(xué)本科生 常琰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