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紅色血脈:從歷史深處走向美好未來的精神力量
一、紅色記憶:鐫刻在歲月長河中的精神印記
在陜西延安的楊家嶺,有一座普通的窯洞,這里是毛澤東同志當年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窯洞內陳設簡單,一張木桌、一把椅子、一盞油燈,見證了《實踐論》《矛盾論》等光輝著作的誕生。如今,這里已成為重要的紅色教育基地,每年都有無數人前來參觀,感受那段艱苦而輝煌的歲月。這些紅色記憶,如同散落在歲月長河中的珍珠,串聯起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鐫刻下不朽的精神印記。
紅色記憶誕生于血與火的考驗之中。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后,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根據地。在華北平原,回民支隊在馬本齋的帶領下,奮勇殺敵,令日寇聞風喪膽;在江南水鄉,新四軍戰士以蘆葦蕩為依托,神出鬼沒地打擊敵人,創造了一個個抗日奇跡。在這場民族解放戰爭中,無數革命先烈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的事跡,成為紅色記憶中最悲壯、最動人的部分,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奮勇前進。
解放戰爭時期,紅色記憶在炮火中不斷延續。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戰略決戰,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跡。在遼沈戰役中,東北人民解放軍在林彪、羅榮桓的指揮下,殲滅國民黨軍隊47萬余人,解放了東北全境;在淮海戰役中,解放軍以60萬兵力戰勝了國民黨軍隊80萬兵力,創造了以少勝多的輝煌戰績;在平津戰役中,解放軍采取"圍而不打""隔而不圍"的策略,和平解放了北平(今北京),保護了這座歷史文化名城。這些戰役的勝利,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在淮海戰役中,支前民工達543萬人,他們用小車推出來了戰役的勝利,展現了軍民魚水情深的動人場景。
新中國成立后,紅色記憶在建設祖國的熱潮中不斷豐富。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與朝鮮人民軍并肩作戰,抵御了美帝國主義的侵略,保衛了國家安全。在上甘嶺戰役中,志愿軍戰士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堅守陣地43天,打退了敵人無數次進攻,涌現出黃繼光、邱少云等英雄烈士。他們的英雄事跡,彰顯了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成為紅色記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一批批英雄模范人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紅色記憶增添了新的內容。"鐵人"王進喜帶領工人在大慶油田開展石油大會戰,"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展現了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鄧稼先等科學家,隱姓埋名,刻苦鉆研,為國家的國防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體現了熱愛祖國、勇于擔當的精神;焦裕祿在蘭考縣擔任縣委書記時,帶領群眾治理風沙、水澇、鹽堿"三害",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踐行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這些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跡,成為紅色記憶中閃耀的星光,照亮了人們前行的道路。
二、傳承創新:讓紅色精神在新時代煥發生機
傳承紅色精神,既要堅守其核心內涵,又要結合時代特點進行創新,讓紅色精神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近年來,各地在傳承紅色精神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效。
紅色旅游的興起,為紅色精神的傳承提供了新的載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長,紅色旅游逐漸成為一種熱門的旅游方式。全國范圍內,以革命圣地、紀念館、烈士陵園等為主要載體的紅色旅游景區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質量,吸引了大量游客。例如,延安革命紀念地景區通過打造沉浸式體驗項目,讓游客穿越時空,感受延安時期的革命生活;井岡山景區推出了"重走紅軍路"體驗活動,游客可以穿上紅軍服,沿著當年紅軍的足跡,體驗紅軍的艱苦生活。紅色旅游不僅讓人們在旅游過程中了解了革命歷史,感受了紅色精神,還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紅色文創產品的開發,讓紅色精神以更加時尚的方式走進人們的生活。近年來,一批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文創產品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如印有革命標語的T恤、以紅色景點為原型的拼圖、帶有紅色元素的文具等。這些文創產品將紅色精神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既具有紀念意義,又具有實用價值,深受年輕人的喜愛。例如,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推出的"初心"系列文創產品,包括筆記本、書簽、鋼筆等,設計簡潔大方,蘊含著深厚的紅色文化內涵,成為游客爭相購買的紀念品。紅色文創產品的開發,不僅拓展了紅色精神的傳播渠道,還增強了紅色文化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互聯網+紅色文化"的模式,讓紅色精神的傳播更加便捷高效。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紅色文化開始借助網絡平臺進行廣泛傳播。各大紅色紀念館紛紛建立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平臺,發布紅色故事、歷史資料、展覽信息等內容,讓人們可以隨時隨地了解紅色文化。一些網站還推出了虛擬展館,人們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就可以身臨其境地參觀紅色紀念館,感受紅色氛圍。例如,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的虛擬展館,通過3D建模、多媒體等技術,生動再現了抗日戰爭的歷史場景,讓人們在網上就能接受紅色教育。"互聯網+紅色文化"的模式,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擴大了紅色精神的傳播范圍,提高了傳播效果。
紅色精神的傳承,還需要融入青少年的教育成長過程。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紅色精神的重要傳承者。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高度重視青少年紅色教育,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紅色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例如,一些學校組織青少年學生開展紅色主題演講比賽、征文比賽、繪畫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感受紅色精神的魅力;一些學校與紅色紀念館建立合作關系,開展"紅色講解員"培訓活動,讓學生擔任紀念館的講解員,在講解過程中加深對紅色歷史的理解。此外,一些地方還通過編寫紅色校本教材、開展紅色主題研學旅行等方式,豐富青少年紅色教育的內容和形式,讓紅色精神成為青少年成長道路上的精神養分。
三、實踐擔當:以紅色精神指引美好未來
紅色精神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體現在具體的實踐中。在新時代,我們要以紅色精神為指引,勇于擔當,積極作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在鄉村振興的戰場上,紅色精神激勵著廣大干部群眾攻堅克難、開拓創新。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內容,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在紅色精神的指引下,許多鄉村充分挖掘本地的紅色資源,發展紅色旅游、特色農業等產業,實現了脫貧致富。例如,河南省信陽市新縣是革命老區,這里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等多支紅軍隊伍。近年來,新縣依托豐富的紅色資源,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同時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發展茶葉、板栗等特色農業,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條紅色引領、綠色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
在科技創新的征程上,紅色精神鼓舞著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再創佳績??萍紕撔率菄野l展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紅色精神的激勵下,我國科技工作者在航天、深海、量子通信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例如,在航天領域,我國先后成功發射了神舟飛船、嫦娥探測器、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等,實現了從載人航天到深空探測的跨越;在深海探測領域,"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奮斗者"號等潛水器不斷刷新我國載人深潛的紀錄。這些成就的取得,離不開科技工作者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勇于創新的精神,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紅色精神的時代內涵。
在生態環境保護的實踐中,紅色精神指引著人們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生態環境保護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在紅色精神的引領下,廣大干部群眾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例如,在塞罕壩,三代塞罕壩人秉承"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在荒漠上建起了百萬畝人工林海,創造了人間奇跡;在浙江安吉,當地干部群眾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綠色農業等產業,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