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赴寧夏隆德縣開展支教活動
7月12日,北方民族大學一支暑期社會實踐支教團隊抵達寧夏固原市隆德縣城關鎮隆觀社區,啟動了為期十天的“綠苗計劃”三下鄉支教活動。該活動以“用心澆水,以愛作肥,讓花兒盛開,讓小朋友們快樂成長”為核心理念,旨在通過豐富多彩的課程與活動,為當地兒童的暑期生活注入活力,助力鄉村教育發展。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小朋友們初見合照
課程設計多元創新,全面賦能兒童發展 為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與創造潛能,支教團隊設計了涵蓋多個領域的特色課程。
圖為“植物拓染課”的上課情景
圖為“非遺扎染課”扎染布料展示
在美育與勞動教育方面,團隊開設了形式多樣的藝術與手工課程。在“手工扭扭棒課”與“紙漿畫課程”中,孩子們利用簡單的材料,創作出充滿想象力的作品。團隊還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帶入課堂,“非遺扎染課”讓孩子們在動手實踐中領略了傳統工藝的魅力。在“植物拓染課”上,孩子們利用花草的天然色彩與形態,在布料上進行創作,體驗發現自然之美的樂趣。此外,“活力跳操課”和“音樂課”則讓孩子們在律動和歌聲中釋放天性。
圖為“生物醫學科普課”上課情景
在科學知識啟蒙方面,課程兼具趣味性與實用性。“生物醫學科普課”帶領孩子們探索人體的奧秘,并教授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實用急救技能,幫助他們提升安全意識與自救互救能力。而“物理趣味實驗課”通過氣壓、靜電等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以及“手掌噴火”等趣味實驗,成功點燃了孩子們對科學的好奇心與探索欲。
圖為“物理趣味實驗課”氣壓小實驗
聚焦心法雙重教育,護航兒童健康成長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小朋友們部分上課情景
支教團隊高度關注孩子們的心理健康與法治意識培養。在“小小法官課”中,志愿者通過案例分析和情景劇表演,向孩子們普及了校園欺凌的危害及應對方法,引導他們學會自我保護。心理健康課程同樣生動有趣,“肢體語言的奇妙世界”通過角色扮演,幫助孩子們學習情緒識別與表達,提升人際交往能力。在“語言的魅力”課堂上,繞口令比賽、看圖講故事等活動有效鍛煉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與自信心。
圖為實踐團成員安慰小朋友的身影
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圖為小朋友上課積極舉手回答問題情景
為在孩子們心中播撒文化自信的種子,團隊將歷史文化與紅色教育融入教學。在“歷史尋寶”課程中,孩子們了解了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并用畫筆描繪自己心中的燦爛時代。“紅色革命文化”課堂則通過講述革命英雄事跡,讓孩子們深刻感受革命先輩的崇高精神,激發了他們對革命文化的興趣,將愛國信仰的種子根植于心。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小紅花班全體小朋友合影
本次“綠苗計劃”不僅是一次知識的單向傳遞,更是一場教學相長的雙向奔赴。支教隊員表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他們同樣被孩子們的純真所感染,深刻體會到教育的初心與意義。這場盛夏的教育實踐,正守護著鄉村的“綠苗”蓬勃生長,為他們的未來開啟了更多可能。(供圖:畢嚴月 供稿:北方民族大學愛心社“綠苗計劃”三下鄉支教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