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引領青年學生在實踐中感悟歷史、砥礪擔當,常州大學紅色實踐小隊開啟“緬懷革命先烈,汲取奮進精神”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先后走進雨花臺、張太雷紀念館、徐州淮海戰役紀念館,在不同紅色地標中探尋信仰力量,汲取奮進動力。
雨花臺:緬懷英烈,筑牢信仰根基 雨花臺,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共產黨人重要的犧牲地,承載著無數革命先烈的熱血與忠魂。踏入這片莊嚴肅穆的圣地,隊員們在烈士紀念碑前整齊列隊,敬獻花籃、默哀致敬,以莊重儀式緬懷為理想獻身的英雄。
沿著紀念館展陳路線,從珍貴文物到史料影像,從革命故事到獄中絕筆,隊員們深入了解先烈們為追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不懼酷刑、堅守信仰的偉大壯舉。“信仰是無私的,是無畏的,是支撐革命者前行的力量源泉。”參觀后,隊員們感慨,雨花臺的紅色記憶,讓大家深刻懂得“初心”的分量,更明晰新時代青年守護信仰、傳承使命的責任。
張太雷紀念館:追隨先驅,感悟使命擔當 張太雷紀念館內,陳列著這位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領導人的生平事跡。從投身革命的青春軌跡,到領導廣州起義的壯烈篇章,再到“謀將來永遠幸福”的初心堅守,隊員們透過文物與史料,觸摸先驅為革命事業披荊斬棘的熱血脈搏。
在復原的工作場景前,在詳實的書信手稿旁,隊員們聆聽講解,探尋張太雷“愿化震碎舊世界驚雷”的革命理想。“他用短暫而輝煌的一生,詮釋了青年革命者的擔當。”交流分享中,隊員們表示,要傳承張太雷的革命精神,將個人成長融入國家發展,以青春之我踐行使命。
徐州淮海戰役紀念館:致敬“人民戰爭”,凝聚奮進力量 走進徐州淮海戰役紀念館,宏大的戰役場景撲面而來。從戰前決策的運籌帷幄,到戰場拼殺的英勇無畏,再到百萬支前民工的魚水深情,“人民戰爭”的壯闊畫卷在隊員們眼前展開。
參觀中,隊員們被“小車推出來的勝利”深深震撼——支前民工的獨輪車、軍鞋上的補丁、家書里的囑托,生動詮釋“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的奉獻精神。“淮海戰役的勝利,是黨和人民并肩戰斗的勝利。”隊員們認識到,人民的力量是歷史前行的根本,新時代青年要傳承“依靠群眾、團結奮斗”的優良傳統,在服務社會中發光發熱。
青春踐行:讓紅色基因“活”在當下 實踐過程中,隊員們不僅聚焦參觀學習,還通過理論宣講、短視頻創作、社區分享等形式,讓紅色故事“走出去”。在校園,他們舉辦實踐分享會,用親身感悟傳遞紅色力量;在社區,他們開展“紅色故事進萬家”活動,讓更多人了解革命歷史。
“從雨花臺的信仰傳承,到張太雷的使命追尋,再到淮海戰役的人民力量,每一處紅色地標都是一本‘活教材’。”實踐小隊成員表示,作為新時代青年,要把紅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脈,以實際行動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誓言,為實現中國夢注入青春動能。
此次跨越多地的紅色實踐,讓常州大學學子在歷史與現實的交融中,讀懂革命精神的時代價值。未來,他們將繼續以青春之姿,傳承紅色薪火,勇擔時代重任,讓革命先輩的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耀眼的光芒。
作者:徐靜怡、丁楷懿,、李雨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