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英烈紀念館研學實踐活動順利開展
鄭州7月3日電(通訊員 何爾康)7月1日中原英烈紀念館研學團隊在鄭州市中原英烈紀念館開展研學實踐活動。此次活動旨在讓學生通過實地參觀,了解革命歷史,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精神。
活動當天,實踐團隊在隊長的帶領下,有序進入中原英烈紀念館。在紀念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團隊首先來到革命烈士紀念碑廣場。廣場上,革命烈士紀念碑莊嚴肅穆,“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八個大字蒼勁有力。團隊成員整齊列隊,向紀念碑敬獻花籃,隨后全體肅立,默哀三分鐘,以此表達對革命先烈的深切緬懷與崇高敬意。
進入紀念館展廳,實踐團隊按照參觀路線依次參觀各個展區。在工人革命與大革命浪潮展廳,一件件實物展品吸引了團隊成員的目光。銹跡斑斑的工具、泛黃的文件,無聲地訴說著當年工人階級反抗壓迫、爭取權益的斗爭歷程。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展品都是當年革命斗爭的真實見證,反映了早期革命運動的艱難與曲折。
土地革命展廳內,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原地區開展土地革命的歷史。通過圖片、文字以及場景復原等形式,再現了當時農民分田地、積極參與革命的情景。成員們認真聆聽講解,不時在筆記本上記錄相關內容。來自河南工業大學的學生張天佑表示,通過參觀,自己對土地革命有了更直觀的認識,明白了當時共產黨為何能得到廣大農民的支持。
抗日戰爭展廳和解放戰爭展廳是團隊成員們關注的重點。展廳內陳列的槍支、彈藥、軍裝等物品,以及大量的歷史照片和文獻資料,詳細展現了中原地區軍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英勇作戰的事跡。工作人員講述了許多革命先烈在戰斗中不怕犧牲、奮勇殺敵的故事,團隊成員們聽得十分專注。在楊靖宇烈士的事跡展柜前,研學團隊成員們駐足良久,了解到楊靖宇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帶領部隊與敵人周旋,最終壯烈犧牲的事跡,深受觸動。
在二層的烈士展廳,吉鴻昌、吳煥先、葉成煥、彭雪楓、焦裕祿、任長霞等英模人物的事跡被集中展示。成員們認真觀看他們的生平介紹、遺物以及相關影像資料,了解到他們為國家和人民所做出的貢獻。工作人員介紹,這些英模人物雖然所處時代不同,但都有著堅定的理想信念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值得大家永遠學習。
參觀過程中,中原英烈紀念館研學團隊還安排了來自河南工業大學的學生韓偉作為學生講解員。經過前期培訓,韓偉對英烈事跡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他用自己的語言向團隊其他成員們講述革命故事,與成員們互動交流,進一步加深了大家對歷史的理解。
參觀結束后,部分團隊成員接受了采訪。來自河南工業大學的學生畢燁軒說:“這次研學活動讓我學到了很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革命先烈們的精神讓我很受鼓舞,今后我會更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學習。”研學團隊隊長何爾康表示,組織同學們參加這樣的研學活動,是我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方式,能夠讓我們在實踐中受到熏陶和啟發。
據中原英烈紀念館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紀念館不斷完善研學教育功能,通過優化展覽內容、配備專業講解員、開展互動體驗活動等方式,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生前來開展研學實踐活動。下一步,紀念館將繼續發揮紅色教育基地的作用,為更多學生提供了解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的平臺。
此次中原英烈紀念館研學實踐活動以實踐的方式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豐富拓展了愛國主義教育校外實踐領域,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具有重要意義,參與活動的團隊成員普遍認為這次活動讓自己在實踐中接受了紅色教育,比課堂教學更有感染力和參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