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雛鷹計劃”社會實踐隊暑期實踐活動溫情推進至第八天。以“青春聚力擔使命,鄉村振興踐初心”為主題,隊員們今天將目光投向孩子們的心靈花園,用傾聽、理解和創意活動,播撒自我認知的種子,搭建情緒表達的橋梁,在童真的心田點亮溫暖的光芒。
認知:擁抱“真我”
——接納不完美的禮物
心理課上,陳詩涵老師引導孩子們在玫瑰花紋樣便利貼上坦誠寫下“小瑕疵”: “學習不好”、“控制不住情緒”。陳老師溫和啟發:“這些‘不夠好’的一面,是否另藏著寶藏?”孩子們嘗試“和解”,寫下另一面:“我的字不好看,但我有很大進步空間!”“我的英語差,但語文課上我表現很好。”筆尖沙沙,釋然與力量悄然滋生。一個孩子寫下“我很會講笑話逗樂朋友”后,嘴角悄然上揚。
學會正視“陰影面”并發現其旁的“光”,這份對“真我”的接納,是成長最珍貴的禮物。

圖為老師正在傾聽小朋友們的不完美的地方 陳立志 農姚 攝

圖為小朋友在便利貼上寫下贊揚自己的話語 陳立志 農姚 攝
表達:心事“輕”放
—— “煩惱盒子”與詩語心聲
“煩惱盒子”環節開啟。孩子們將寫有煩惱的紙條投入小郵筒,完成“煩惱郵寄”。接著,用彩色便利貼記錄開心事,投入另一盒子。老師隨機朗讀:“今天AI課太好玩了!”“我很喜歡老師們!你們總是給我支持。”笑容氤氳了整個教室。這些微小的快樂碎片,如繁星匯聚,照亮心房,驅散陰霾。
“小小詩人”課上,周一笑老師鼓勵孩子們將心緒化為詩行。稚嫩筆尖流淌出感悟:“我的心像一片小湖/高興時陽光灑滿/煩惱時小雨滴答/但我知道/晴天總會回來。”羞澀卻堅定的朗誦,贏得熱烈掌聲。
詩歌,成為孩子們梳理心緒、對話世界的密碼。

圖為小朋友們寫下的煩惱 陳立志 農姚 攝

圖為小朋友們寫下對老師的祝福語 陳立志 農姚 攝
療愈:和聲潤心
——在旋律中找到寧靜
夕陽為校園披上淡淡的金紗,音樂教室里,《送別》悠揚而深情的旋律緩緩流淌開來。“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隊員張詩涵輕聲說道:“大家閉上眼睛,想象自己正以歌聲送走即將遠行的朋友,或是古道邊隨風輕搖的芳草,把心中的情誼輕輕地唱出來。”孩子們依言閉目,沉浸在歌聲里。他們的小腦袋隨著悠長的節奏微微擺動,純凈的童聲交織在一起,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離愁別緒,在教室中悠遠地回蕩。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這深情的歌聲,溫柔地縈繞、撫慰著每顆心靈,今日被認知的“真我”、被傾訴的“心事”,都在悠揚的旋律中沉淀,化作一份寧靜的安然與溫暖的回味。

圖為小朋友們正在抒情地歌唱《送別》 陳立志 農姚 攝
日影西移,孩子們帶著輕松笑容和心語卡片、詩稿離開。今天,沒有炫目的實驗,沒有激烈的競技,但在“雛鷹”隊員們心中,這份叩開心扉、陪伴成長的歷程,分量同樣沉甸。
當孩子們學會擁抱真實的自己,懂得傾訴與傾聽,能在旋律中找到內心的平靜,那被點亮的自信光芒與情緒自愈力,正是播撒在鄉村振興沃土上,最深摯、也最恒久的希望。

圖為小朋友們和他們心愿合影 陳立志 農姚 攝
文案:張詩涵 胡卓祎
排版:王楹
圖片:農珧 陳立志
責編&審核:肖博文 閔文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