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智慧旅游痛點,調研團開啟實地探訪之旅7 月 20 日至 21 日,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智繪云旅,心聆旅意” 新時代人民對于 AI 助手解決旅游問題現狀調研團,在團隊負責人付翱的帶領下,全體成員分工協(xié)作,先后前往六安市金安區(qū)東城都社區(qū)黨群服務中心、萬達廣場、六安中學及六安站四大場景,開展為期兩天的實地調研活動。本次活動以 “聚焦 AI 旅游助手應用現狀,助力智慧旅游高質量發(fā)展” 為核心目標,通過問卷調查、面對面訪談、場景觀察等多元形式,全面收集不同群體對 AI 旅游助手的使用體驗、功能需求及優(yōu)化建議,為后續(xù)形成系統(tǒng)性調研報告、推動旅游行業(yè)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合奠定堅實基礎。
第一站:東城都社區(qū)黨群服務中心 —— 解鎖中老年群體的 “AI 旅游認知密碼”
7 月 20 日上午 8 時 30 分,調研團首站抵達六安市金安區(qū)東城都社區(qū)黨群服務中心??紤]到社區(qū)中老年居民占比較高,且該群體在旅游時對智能工具的使用往往存在獨特需求與障礙,團隊特意將調研重心放在 “AI 旅游助手認知度”“使用意愿” 及 “操作難度感知” 三大維度。在社區(qū)工作人員的協(xié)助下,調研團成員分為三組開展工作:第一組負責在社區(qū)活動廣場設置宣傳展臺,通過圖文并茂的手冊向居民普及 AI 旅游助手的基礎功能,如 “語音查詢景點信息”“智能規(guī)劃周邊游路線” 等;第二組深入社區(qū)老年活動室,與正在下棋、健身的居民進行一對一訪談,記錄他們在旅游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如不會使用在線預訂、擔心迷路等),并詢問對 AI 工具的接受程度;第三組則針對有過智能設備使用經驗的居民,發(fā)放紙質問卷,重點了解其是否嘗試過 AI 旅游相關功能,以及使用后的滿意度評價。“我去年去黃山旅游,想查一下附近的民宿,手機上跳出的 AI 助手推薦了好幾家,但我不知道怎么分辨是不是正規(guī)的,最后還是讓兒子幫忙訂的。”68 歲的社區(qū)居民王大爺在訪談中提到的困惑,成為中老年群體使用 AI 旅游助手的典型痛點。針對這一現象,團隊成員江璐在現場記錄中寫道:“中老年群體對 AI 旅游助手的需求本質上是‘簡化操作 + 權威背書’,未來功能優(yōu)化可考慮增加‘老年模式’,通過語音交互替代文字輸入,并接入政府文旅平臺認證的信息源,降低使用門檻與信任成本。”
第二站:六安中學 —— 傾聽學生群體的 “AI 旅游功能期待”7 月 20 日上午,調研團來到六安中學。

考慮到學生群體是未來旅游市場的主力軍,且具備較強的技術敏感度,團隊將調研重點放在 “學生旅游行為特征” 與 “AI 功能適配性” 的關聯分析上。在學校德育處的協(xié)調下,調研團成員進入高一、高二年級的自習課教室,發(fā)放紙質問卷。問卷設計涵蓋 “假期旅游頻率”“常用 AI 旅游功能”“對學生專屬服務的期待” 等維度,如 “是否希望 AI 助手整合學生證優(yōu)惠信息”“能否接受 AI 推薦‘性價比高的窮游路線’” 等。同時,團隊選取部分學生進行小組座談,深入了解他們在短途旅游、研學旅行中使用 AI 工具的具體場景。“我和同學暑假想去合肥玩,用 AI 助手查了路線,但它推薦的交通方式都是打車,沒有考慮到我們學生更傾向于坐地鐵。” 高二學生陳同學的反饋,揭示了 AI 旅游助手在 “用戶畫像精準度” 上的不足。座談中,學生們普遍表示,希望 AI 工具能增加 “學生群體專屬模塊”,例如 “根據考試時間自動避開高峰期規(guī)劃研學路線”“推薦適合學生的平價住宿與景點聯票” 等。此外,調研團還發(fā)現,學生群體對 “社交屬性” 的需求突出。85% 的受訪者表示 “會將 AI 推薦的旅游攻略分享到社交平臺”,并希望 “AI 助手能生成帶有個性化標簽的攻略文案,方便直接發(fā)布”。這一需求為 AI 旅游助手的功能拓展提供了新方向 —— 不僅要解決實用問題,還需滿足年輕群體的社交表達需求。
第三站:萬達廣場 —— 捕捉年輕消費群體的 “AI 旅游使用偏好”7 月 21日上午,調研團轉場至六安市核心商圈萬達廣場。作為年輕消費群體集中的區(qū)域,這里的受訪者普遍具備較高的智能設備使用頻率,對 AI 技術的接受度也相對更高。團隊結合商圈人流特點,調整調研策略:以 “隨機攔截訪談 + 線上問卷掃碼填寫” 為主,聚焦 “高頻使用場景”“功能滿意度” 及 “付費意愿” 三大核心問題。在商場一樓中庭,調研團成員夏磊手持平板電腦,向過往的年輕消費者展示當前主流 AI 旅游助手的界面截圖:“您在規(guī)劃旅行時,會優(yōu)先使用 AI 工具推薦景點嗎?比如輸入‘六安一日游’,它會自動生成路線,您覺得這種推薦符合您的需求嗎?” 剛結束畢業(yè)旅行的六安學院學生李同學表示:“我常用某 APP 的 AI 助手規(guī)劃行程,它能根據預算和興趣篩選景點,還能提醒天氣和交通情況,但有時候推薦的餐廳評分和實際體驗差距很大,希望能優(yōu)化信息真實性。”在商場某旅行社門店,調研團成員與負責人張經理進行了深入交流。張經理介紹:“我們去年引入了 AI 智能客服,能 24 小時回復游客的咨詢,比如‘門票預訂流程’‘退改政策’等,大大減輕了人工壓力。但遇到復雜問題,比如‘帶老人和小孩如何規(guī)劃行程’,還是需要人工介入。” 這一反饋印證了團隊前期關于 “AI 與人工協(xié)同互補” 的假設,也為研究旅游企業(yè)應用 AI 工具的實際效果提供了一手案例。

第四站:六安站 —— 聚焦流動旅客的 “AI 應急服務體驗”7 月 21 日下午,調研團最后一站來到六安站。作為六安市重要的交通樞紐,這里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旅客,其使用 AI 旅游助手解決 “突發(fā)旅游問題” 的體驗,能直觀反映工具的實用性與應急響應能力。調研團成員分為兩組行動:一組在候車大廳向等待發(fā)車的旅客發(fā)放問卷,重點了解 “在陌生城市遇到交通、住宿問題時,是否會使用 AI 助手求助”“解決成功率如何”;另一組則在出站口觀察旅客使用智能設備的場景,并對剛抵達六安的游客進行隨機訪談,詢問 “是否通過 AI 助手查詢當地景點、美食”“信息準確性是否符合預期”。調研過程中的團隊協(xié)作與宣傳同步推進,在為期兩天的實地調研中,團隊嚴格遵循前期制定的分工方案,確保各項工作高效推進。材料整理組的胡建友、付賢宇、曹皖鋒三位同學負責實時匯總問卷數據與訪談記錄,每天晚上召開線上會議,對當天收集的信息進行初步分類,標注 “高頻提及問題”“典型案例” 等關鍵內容;媒體宣傳組的江璐、夏磊、宋梓豪則通過拍攝現場照片、錄制短視頻、撰寫即時通訊稿等方式,在學校官網、微信公眾號、班級官 Q 等平臺同步更新調研進展,其中《調研團走進六安社區(qū),傾聽老人與 AI 的故事》一文被 “淮師青年” 公眾號轉載,閱讀量突破 2000 次。值得一提的是,團隊還在萬達廣場開展了短時直播活動,由負責人付翱擔任主播,向網友介紹調研目的與現場情況,邀請路人參與 “你最想讓 AI 旅游助手解決什么問題” 的互動話題,累計吸引 3000 余人次觀看,收集到來自不同城市網友的線上建議 50 余條,有效擴大了調研的參與范圍與影響力。
調研暫告段落,數據背后的思考仍在延續(xù)7 月 21 日傍晚,隨著六安站最后一份問卷的回收,“智繪云旅,心聆旅意” 調研團的實地走訪活動圓滿結束。本次活動累計覆蓋四類場景,收集到關于 AI 旅游助手的功能需求、使用痛點、優(yōu)化建議等各類信息共計 800 余條,為后續(xù)數據整理與分析積累了豐富的一手資料?;仡檭商斓恼{研歷程,團隊成員深刻認識到:AI 旅游助手的發(fā)展不僅是技術問題,更需兼顧不同群體的使用習慣與實際需求。從社區(qū)老人對 “簡單操作” 的渴望,到年輕消費者對 “個性化服務” 的追求,再到學生群體對 “性價比” 的關注、旅客對 “信息時效” 的要求,每一份反饋都指向同一個核心 —— 智慧旅游的本質是 “以人為本”。此次六安市實地調研活動,不僅是 “智繪云旅,心聆旅意” 項目推進的關鍵一步,更是淮北師范大學學子將專業(yè)知識與社會需求相結合的生動實踐。團隊成員表示,將以此次調研為契機,持續(xù)關注 AI 技術在旅游行業(yè)的應用動態(tài),為推動智慧旅游發(fā)展貢獻青年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