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暑意正濃。7 月 20 日至 21 日,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智繪云旅,心聆旅意” 調研團走進六安市金安區,先后在東城都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萬達廣場、六安中學及六安站開展實地調研。隊員們帶著精心設計的調查問卷和滿滿的熱情,用腳步丈量 AI 技術與旅游生活的融合軌跡,以真誠對話捕捉新時代游客的真實需求,在實踐中探尋 AI 旅游助手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現狀與發展潛力。
社區訪民情:銀發群體的智能困惑與期待7 月 20 日清晨,朝陽剛剛驅散些許夏夜的悶熱,調研團的隊員們就已整裝待發,首站抵達東城都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社區內綠樹成蔭,居民們或在健身器材上鍛煉,或在涼亭下閑聊,一派祥和的景象。“您好,我們是淮北師范大學的學生,正在做一個關于 AI 旅游助手在旅游中應用情況的調研,能耽誤您幾分鐘時間嗎?” 隊員們面帶微笑,主動向過往的居民介紹著調研內容。起初,有些居民對 “AI 旅游助手” 這個新鮮詞匯感到陌生,隊員們便耐心地解釋:“就是手機上那些能幫著規劃旅游路線、推薦景點的智能工具。”在與居民的交流中,一位頭發花白的張阿姨引起了隊員們的注意。她拿著調查問卷,眉頭微蹙,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姑娘,我這年紀大了,對這些新鮮玩意兒不太懂。聽說手機能規劃旅游路線?可我連 APP 都下不明白。” 張阿姨的困惑并非個例,在與社區內老年群體的交流中,隊員們發現,很多老年人雖然有旅游的意愿,但面對功能復雜的智能工具,往往望而卻步。一位退休教師李大爺則分享了自己的一次經歷:“上次孩子們給我下了個旅游 APP,說能推薦景點,可我點開一看,全是密密麻麻的字,還有各種按鈕,看半天也不知道咋用,最后還是讓孩子幫忙規劃的。” 他坦言,如果這些智能工具能更簡單易學,自己還是很愿意嘗試的。在與社區中青年居民的交流中,情況則有所不同。不少人表示在旅游時會使用 AI 旅游助手來查詢信息、預訂門票等。一位年輕媽媽說:“帶孩子出門旅游,用那個智能助手查附近的母嬰室、餐廳挺方便的,省去了不少麻煩。”但她也提到,有時候推薦的信息不太準確,讓人白跑一趟。

調研過程中,隊員們不僅認真記錄居民們的看法和建議,還現場演示了三款操作相對簡潔的 AI 旅游小程序。針對老年居民提出的問題,隊員們手把手地教他們如何下載、使用,并詳細記錄下 “語音導航放大音量”“簡化界面按鈕”“增加字體大小調節功能” 等優化建議。
上午的調研在忙碌而充實中結束,隊員們帶著滿滿的收獲離開東城都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奔赴下一個調研地點。陽光透過樹葉灑在地上,留下斑駁的光影,仿佛在為他們的實踐之路指引方向。
校園周邊聽心聲:師生視角的技術賦能想象7 月 20 日上午,調研團來到六安中學周邊。選擇校園場景,是團隊規劃中 “覆蓋潛在旅游群體” 的重要一環 —— 中學生及其教師作為研學旅游、假期出行的主力,其需求往往被市場忽視。隊員們在文具店、書店、校門口的小吃攤附近,與課間購買文具、午休用餐的師生展開交流。“如果 AI 能結合歷史課講景點故事就好了!” 高二學生小林的想法頗具代表性。他告訴隊員,去年學校組織研學旅行,參觀古城墻時只能聽導游念資料,“要是有虛擬導游,能像玩游戲一樣講守城故事,肯定記得更牢”。不少學生附和,希望 AI 助手能增加 “趣味互動” 功能,比如用動畫演示景點歷史、通過答題解鎖游覽路線等。教師群體則從教育視角提出建議。歷史教師周璇在書店選購研學教材時說:“現在提倡‘游中學’,但市場上的 AI 推薦太泛泛。如果能根據教材目錄,比如《史記》相關篇章,匹配對應的歷史遺跡,再附上拓展閱讀,這樣的研學才更有深度。” 班主任劉老師坦言,若 AI 助手能有 “群體定位”“緊急聯絡” 功能,能大大降低管理壓力。這些建議被隊員們詳細記錄,計劃與前期收集的景區管理方需求對比分析,探尋 “教育 + 旅游 + AI” 的融合路徑。
商圈察需求:年輕游客的功能依賴與吐槽7月21日上午,調研團來到萬達廣場。這里人流量大,匯聚了各個年齡段的人群,尤其是年輕人居多,正是了解年輕游客對 AI 旅游助手使用情況的絕佳地點。隊員們兵分幾路,有的在商場中庭設置咨詢點,有的則深入餐飲區、服裝店等場所,展開隨機訪談。剛走進商場,就看到一群年輕人圍坐在一起討論著假期旅游計劃。隊員們見狀,立刻上前說明來意。其中一位穿著時尚的女生笑著說:“我們出去玩可離不開 AI 旅游助手,訂酒店、查攻略全靠它呢。” 她的話剛說完,旁邊的男生就接話道:“話是這么說,但上次它推薦的那個網紅餐廳,我們去了之后根本排不上隊,白跑一趟,太讓人失望了。這句話仿佛打開了大家的話匣子,紛紛吐槽起自己使用 AI 旅游助手時遇到的糟心事。“我上次用它規劃的行程,時間安排得特別不合理,景點之間距離太遠,一天下來累得夠嗆。”“還有那個智能客服,問它問題總是答非所問,還不如自己上網查呢。”在與年輕群體的交流中,隊員們發現,他們對 AI 旅游助手的依賴程度較高,無論是短途游還是長途旅行,都會習慣性地打開相關 APP 尋求幫助。他們認為,AI 旅游助手為他們的出行提供了很多便利,比如能快速找到性價比高的酒店、推薦當地特色美食等。但同時,他們對 AI 旅游助手的抱怨也不少。除了信息時效性不足、個性化推薦同質化外,還有人提到隱私安全問題。“有些 APP 總是要獲取各種權限,感覺自己的個人信息都被泄露了,用著不太放心。” 一位男生擔憂地說。
在餐飲區,隊員們遇到了一對正在等待上菜的情侶。女生告訴隊員們,她很喜歡用 AI 旅游助手的 “行程規劃” 功能,每次旅游前都會讓它幫忙制定詳細的計劃。“不過,有時候它推薦的景點并不是我喜歡的類型,感覺還是不夠懂我。” 男生則補充道:“希望它能多一些實時互動功能,比如在旅途中遇到突發情況,能及時給出解決方案。”隊員胡建友一邊認真傾聽大家的發言,一邊在訪談筆記中寫道:“年輕人既依賴智能工具,享受著它帶來的便利,又對其‘不夠聰明’頗有微詞。這說明 AI 旅游助手在技術迭代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需要緊跟真實場景,不斷優化功能,才能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在商場的一角,有幾個學生模樣的人正在用手機查看旅游攻略。隊員們走上前,與他們聊了起來。其中一位學生說:“我們學生群體沒什么錢,旅游時最看重性價比,AI 旅游助手在這方面還是挺有用的,能幫我們找到一些優惠活動和便宜的住宿。但希望它能多推薦一些適合學生的小眾景點,而不是總是那些人擠人的熱門地方。”隨著時間的推移,商場里的人流漸漸多了起來。隊員們雖然有些疲憊,但收獲滿滿。他們整理著手中的問卷和訪談記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通過與年輕群體的深入交流,他們對 AI 旅游助手在年輕游客中的應用情況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也收集到了許多有價值的建議。
車站看流動:旅途場景的即時服務需求7 月 21 日下午,夕陽的余暉灑在大地上,給六安站鍍上了一層溫暖的金色。調研團來到了此次調研的最后一站 —— 六安站。作為重要的交通樞紐,這里人流量大,南來北往的旅客帶著不同的目的地和心情,在這里短暫停留。隊員們希望能在這里了解旅客在旅途場景中對 AI 旅游助手即時服務的需求。走進六安站候車大廳,人聲鼎沸,旅客們有的在低頭看手機,有的在焦急地等待檢票,有的則在四處尋找服務設施。隊員們穿梭在人群中,小心翼翼地避免打擾到旅客,同時積極尋找合適的訪談對象。在候車區,一位背著大包的大叔引起了隊員們的注意。隊員們上前說明來意后,大叔爽朗地答應了。他說自己是一名返鄉務工者,經常需要在不同城市之間奔波。“我出門的時候也會用手機查一些信息,比如車站的檢票口在哪里、附近有什么吃飯的地方。但有時候在車站里,手機信號不好,那些 AI 助手就成了擺設,一點用都沒有。” 大叔的話道出了不少旅客在車站使用 AI 旅游助手時遇到的困擾。

旁邊一位帶著孩子的阿姨也湊過來說:“上次我帶著孩子出門,想在車站里找個母嬰室,用 AI 助手查了半天也沒找到準確的位置,最后還是問了工作人員才找到。要是它能更精準地提供站內服務信息就好了。”隊員們發現,旅客在車站使用 AI 旅游助手,最常涉及的需求就是 “臨時改行程”“查找站內服務”“查詢換乘信息” 等。但由于車站內信號不穩定、環境復雜等因素,AI 旅游助手的服務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在與幾位年輕旅客交流時,他們提到希望 AI 旅游助手能實時更新列車動態,比如晚點信息、檢票口變更等,并能及時推送提醒。“有時候列車晚點了,我們還不知道,一直在傻等,要是 AI 助手能提前通知我們,就能合理安排時間了。” 一位年輕女孩說。隊員們還注意到,不少旅客在候車時會用手機查詢目的地的旅游信息,比如當地的天氣、景點開放時間等。但他們表示,現在的 AI 旅游助手提供的信息比較籠統,缺乏針對性。“我想知道目的地景點在這個季節有什么特別的活動,它總是給我推薦一些常規的信息,不太實用。” 一位準備去旅游的小伙子說。在車站警務室,隊員們與民警張警官進行了交流。張警官介紹說,現在 AI 技術在車站的管理和服務中也有不少應用,比如 AI 旅游輿情監測系統在節假日客流疏導中就發揮了很大作用。“去年國慶,系統提前預警某景區人流超載,我們及時和相關部門溝通,引導旅客分流,避免了擁堵和安全事故的發生。” 張警官的分享,讓隊員們看到了 AI 在旅游安全領域的應用價值。
兩天四地的調研,隊員們與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的人群進行了深入交流,收集到了大量寶貴的一手資料和真實想法。調研團負責人付翱表示:“從社區到車站,從老人到學生,不同群體的需求畫像逐漸清晰。這次調研讓我們深刻認識到,AI 旅游助手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下一步我們將聚焦‘技術實用性’與‘人文溫度’的平衡點,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系統整理和分析,為 AI 旅游助手的優化提供扎實的參考依據。”
夜色漸深,調研團的隊員們踏上了返回的路途。車窗外的風景不斷倒退,但他們心中的信念卻愈發堅定。這次 “三下鄉” 實踐活動,不僅讓他們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中,更讓他們明白了作為新時代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在未來的日子里,他們將繼續關注 AI 技術在旅游領域的應用,用青春的力量推動智慧旅游的發展,讓更多人感受到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