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海洋千夫指,保護環境萬人頌
時間:2024-03-15 16:24:14 關注:
一、前言
習近平總書記曾一語中的地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人不能自大地凌駕于自然之上,更不能為了一己私利而肆意破壞自然。只有始終對自然心懷熱愛,對生靈心存悲憫,以尊重和保護作為言行之基準,我們才能夠詩意地棲居,清風明月入我懷。
當綠中泛黑的核污水順著管道汩汩流入海洋,蠶食蔚藍色的凈土,海洋嗚咽,吾心焦灼,日本核污水排海會對中國的海洋環境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壞,為了解核污水排放對海洋產業的影響,春節剛過,我們“尋核污之影”團隊的調研成員就分別在福建、河北、山東、河南、江蘇、四川、安徽七處展開線下群眾走訪調研。
二、成員有話說
1、
團隊成員林雪麥在福建廈門于2024年2月19日至20日進行為期兩天的調研,首先從當地的游客開始,發現很多游客以玩樂為主,并無較大意愿參與調研,接著采訪學生群體,發現此類群體更樂意參與調研,且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最后調研中年群體,他們對時事的了解更加深入,但會對調研的政治及拍攝安全性提出質疑,所以采訪過程中出現了一定困難,但在耐心解釋下還是愿意接受采訪。為了保護被采訪人的隱私,我們選擇不露出其標志身份的方式進行拍攝,總體調研下來還算順利。
2、
二月十五日,團隊成員張怡寧前往河北省石家莊市街頭進行調研采訪,通過對不同年齡段、性別人群的采訪,發現年輕群體對于日本排放核污水事件中海鮮產品的影響比中年群體較為樂觀,總體公眾都了解、知悉排海的行動,對于此事件均持反對態度,且都呼吁群體持續發聲,在網絡平臺等社交媒體中抵制此事件。大眾對此事關注度高,有一定比例人群在此事件后不再進行沿海城市旅游與海產品的進食。縱使排海事件熱度下降,但是公眾仍然給予關注,并存在焦慮、擔憂和憤怒。
3、
2月20日,團隊成員李博雅在江蘇省淮安市開展街頭采訪,調研對象以年輕群體為主。被采訪者大多對日本排放核污水事件有一定了解并對這一行為表達譴責和不滿。就沿海城市旅游和海產品購買力度而言,旅游意向和海產品安全認可度仍然較高,尚未出現強烈抵觸的傾向。對于海洋產業發展建議方面,年輕群體主要希望政府和相關檢測機構可以加大檢測力度,提高檢測標準,以保障海產品安全性,同時具有較高社會責任感,能夠積極關注相關新聞報道,宣傳轉發核污水排海進程。
4、
團隊成員宗嘉儀2月19日至2月20日于山東濟南展開了為期兩天的調研。
我采訪了當地的群眾,了解了他們對核污水排放對海洋產業的影響的看法。通過與他們的交流,我了解到他們對核污水排放的擔憂,并表達了對海洋生態環境和漁業發展的關注。
大部分群眾認為核污水排放會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進而影響漁業發展。他們希望政府能夠加強監管,確保核污水得到妥善處理,避免對環境和產業造成更大傷害。同時,他們也希望相關企業和組織能夠加強與當地居民的溝通,增強他們對核污水排放可能影響的認知。
5、
團隊成員黃晶晶在河南鄭州于2024年2月16日至17日進行為期兩天的調研,首先在商場進行,對街邊及商場購物的市民進行采訪,大多愿意進行溝通并錄音,發現中年男性市民更加了解國際時事并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看法,總體采訪進行順利,然后在市廣場進行街訪,在游玩的市民中進行抽樣采訪,發現年輕群體更容易接受,對核污水排海更加關注并有自己的看法,最后在公園進行調查,對學生群體進行采訪,發現他們對核污水排海大多有一定了解并對此行為有一定看法,并能提出一些力所能及的行為。大多市民目前沒有去沿海城市旅游的想法。公眾對核污水排海有一定了解并希望能夠得到更多重視。
6、
2024年2月19日,團隊成員李木子美于四川成都街頭展開調研采訪。采訪對象主要為游客、學生、當地商戶等,大部分游客由于不愿出鏡、忙碌等因素拒絕受訪,學生群體、當地商戶(在店內消費的前提下)較為配合。調查結果如下:中老年群體海鮮購買欲普遍下降,沿海旅游的意向較少、認為自己能為核廢水排海事件做出的補救措施較少,年輕群體則更為樂觀,認為自己可以通過積極宣傳核廢水排海的危害、積極研究更為科學效率的處理核廢水方式等渠道在未來降低核廢水排海事件的概率;但與此同時,群眾整體均認為核污水排放事件應該得到公眾、政府足夠的重視。
7、
由于核廢水排海對于大眾造成的不良情緒,為了了解日本核廢水排放對于大眾的影響,知曉社會輿論環境。團隊成員華德棟于二月十九日晚以及二月二十日下午在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德辰時代廣場進行街邊采訪,對受訪者的年齡,居住地,職業等進行初步了解后詢問其對于核廢水排放的問題。
據調研情況而言,大部分民眾對于核廢水排海后的影響沒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僅小部分在科普中了解過相關知識且其中多數為高中生,大學生和剛剛步入社會的青年。由于在內陸地區,本地大部分人沒有經常食用海產品的習慣,只是會偶爾食用海產品,對于飲食結構的影響未造成實質性影響。但在受訪群體中,一名49歲的女士表示今年在采購年夜飯食材時有意避免購買往年經常購買的海蝦而改為河蝦,但對于核廢水具體影響仍舊沒有清晰的認識,但認為食品安全還是小心為妙。在旅游和擇校方面,核廢水的排放對此也沒有造成巨大的沖擊,在廈門大學就讀的大學生張先生表示在填報志愿時盡管有聽聞相關的消息,但并沒有將其作為主要方面考慮,更多還是出于對于院校,專業,地域的考慮。并且表示在其學習的階段中發現廈門依然是旅游熱門,他自己本人也不會因此影響對于沿海城市的旅游熱情。張先生的妹妹也表示以后也很期望能去看一看海,跟哥哥一樣報考廈門大學。
總體來看,年輕人對于核廢水的理解程度要高于老年人。但老年人對于核廢水的重視程度似乎要高于年輕人,會在生活習慣上造成一定影響。但總體來說各個人群對于相關知識沒有一定的認識,對于群眾進行相關的科普是有一定必要的。
三、總結
(1)群眾對核污水了解程度
總體來看公眾都對日本排放核污水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具體而言,不同的群體體現出不同的特征。年輕群體更廣泛了解核污水排海事件,而中年群體以及海洋產業的相關從業者對待日本核污水排海的了解和見解更為深入透徹,能夠持續關注排海進程,關注度更高。
(2)群眾對海洋產業受核污水排海影響認知
六名成員通過街頭采訪發現,大眾對此事關注度高,有一定比例人群在此事件后不再進行沿海城市旅游。縱使排海事件熱度下降,但是公眾仍然給予關注,并存在焦慮、擔憂和憤怒。團隊成員李木子美在四川成都街頭采訪時了解到,大部分民眾尤其是中老年群體對于海鮮的購買欲普遍下降。與此同時,總體公眾都了解、知悉排海的行動,對于此事件均持反對態度,且都呼吁群體持續發聲,在網絡平臺等社交媒體中抵制此事件。
通過對不同年齡段、性別人群的采訪,團隊成員張怡寧和李博雅發現年輕群體對于日本排放核污水事件中海鮮產品的影響比中年群體較為樂觀。年輕群體似乎更積極,對核污水排海更加關注并有自己的看法,并能提出一些力所能及的行為。團隊成員宗嘉儀在問到日本核污水排海怎么辦時,大部分民眾希望政府能夠加強監管,確保核污水得到妥善處理,避免對環境和產業造成更大傷害。同時,他們也希望相關企業和組織能夠加強與當地居民的溝通,增強他們對核污水排放可能影響的認知。
(3)總結概述
總而言之,大部分民眾對于核廢水排海后的影響沒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僅小部分在科普中了解過相關知識且其中年輕群體占多數。在旅游方面,核廢水的排放對此也沒有造成巨大的沖擊。日本的核廢水排海做法毫無疑問是對海洋生態的野蠻侵犯,且影響到了全球的海洋生態系統和人類的健康。為了保護我們的海洋環境,作為大學生,對于群眾進行相關的科普是有一定必要的。
作者:宗嘉儀 來源:大學生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