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23年末的寒假,它注定為初入大學的我留下獨特的記憶。在寒假期間,我和同學、朋友們組成了這樣一支隊伍——山東大學藥衛慢病社會實踐隊;顧名思義,我們的小目標即是成為“送藥人、守護者、慢病患者的服務員”。我們的社會實踐包含了這樣的線上、線下兩部分:在線上發布宣傳科普內容、開發服務慢病老人取藥的小程序;在線下開展社區宣講服務,就慢病服務加強與社區及老人的溝通。此次經歷不僅讓我對慢病的認知、老年慢病群體的生活處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對社會責任、團隊協作、自我成長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在我主要負責的物資財務、文獻及科普視頻文案搜集整理的任務中,我感觸最深刻的是行動付諸實踐時,邁出第一步的勇氣的價值。物資采集和宣傳冊印刷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一些未曾料想到的問題,快遞破損需補發、宣傳冊設計格式有問題……看似簡單的物資財務工作也需要認真與各方面溝通解決、及時處理問題。文獻搜集過程中,我在浩如煙海的文獻中翻閱數篇,終于找到了契合我們實踐主題的文獻,找到了一種“醫院-社區-患者-志愿者一體化慢病管理新模式”,為我們本次的社會實踐活動提供了具體可行的一種方向:通過整合醫療資源,提高慢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從而提升其生活質量,繼而構建一個以患者為中心的互動、連續和綜合的管理網絡。
我們作為志愿者團隊,在與慢病老人的深入接觸中,一定程度上送去了社會的關注和溫暖,認識到社區服務不僅僅是一種善意行為,更是一種社會責任,無論是通過志愿服務,還是通過其他形式的社會參與,我們都能夠為構建一個更加關愛和包容的社會出一份力;我作為隊伍中的個體,從靦靦腆腆不知所措、到迅速溝通并完美解決問題,從不善言辭羞于開口、到團隊會議上大方自信地表達見解并收獲了隊友的鼓勵,我也一步步成長。我深刻體會到,前行路上也許總會有不曾料想到的困難挑戰,然行則有路,腳踏實地的實干者總要好于只說不做的空想家,小小的行動也能送去無限的溫暖,不論是對他人,還是對自己。
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這次”我們組成一行十人小隊,作為十分之一的我們分工協作,每個人都及時認真、有條不紊地完成任務,盡己所能廣泛深刻地研究探索,尋找社會的溫度,溫暖一個群體。心中熱情溢出,我們期待“下次”,作為N分之一的我們,能更加融入社會,實現更多價值。
此次路過溫暖,等待下次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