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瘋子”》基于《對精神病患者的歧視》一文制作而成,從文稿、草稿、線稿、上色到最后的視頻制作,成員們分工明確,視頻的每一幀都充滿了成員們的思考。
王雨涵同學主要負責場景創(chuàng)作。在畫面的創(chuàng)作中,我們追求的是以簡潔而風趣的筆觸,去刻畫精神病患者的生存狀態(tài),使之生動鮮活。從關鍵詞中提取精髓,精心設計每一個場景,勾勒出“意在言外”的初稿。由于任務繁重,我力求用最簡約的線條去表達內心的想法。在這些作品中,“火柴人”成為了不可或缺的主角——四肢由四條線勾勒,頭部簡化為一個橢圓,幾段流暢的弧線便足以傳達豐富的情感。就這樣,一群活潑可愛的小火柴人躍然紙上,將我心中的世界具象化,仿佛每一個火柴人都擁有了靈魂和感情。當然,這些畫面的誕生離不開對精神病患者生存狀態(tài)、內心世界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我們衷心希望通過這些畫作,讓更多的人能夠真正理解精神病患者,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
曹學飛同學負責的是草稿修改以及線稿的最終繪制。整個過程雖然工作量較大,但一次次線條的修正、畫面的調整都是為了作品更好地被呈現(xiàn),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方式呼吁大家給精神疾病患者多一些善意。
韓浩盈同學負責的是給線稿上色的部分。對于視頻中一些畫面的呈現(xiàn)不只需要線條的勾勒描繪,還需要顏色來襯托、渲染每個畫面特定的氛圍,比如某個畫面是表現(xiàn)歧視,那這畫面可能就需要用暗色調來襯托,但是也需要一些明亮的色彩來展現(xiàn)一個美好、充滿希望與善意的、對患者更加友好的未來。同時團結合作在視頻制作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正是因為每一個小組成員的努力、團結協(xié)作,才能最終凝聚為一個充滿知識與力量的科普視頻。
視頻剪輯的基本想法就是剪出一條嚴肅活潑的視頻。本身神經(jīng)疾病歧視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是很多患者正在遭受的困境,所以努力把相關知識準確的傳遞給大家。另外作為一條科普視頻,希望整個視頻的氛圍是親切有趣的,避免觀眾因許多專業(yè)名詞而感到疲憊,因此加入了許多動畫和音效,讓畫面變得生動可愛,帶給大家良好的觀看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