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光點亮童心,用行動傳承精神
發布時間:2025-08-31 關注:
來源:“綠芽七彩行·童心筑夢齊”暑期社會實踐團隊
這個夏天,我作為大學生實踐團隊的一員,走進社區服務中心,為二十余名小朋友開展了為期兩周的實踐課程。這段經歷像夏日里的一陣清風,不僅吹散了酷暑的燥熱,更讓我在與孩子們的相處中,深刻體會到“傳承”與“陪伴”的重量。
接到授課任務時,我當即就決定要講“紅船精神”,因此我既興奮又忐忑。興奮的是能把這段重要的歷史講給孩子們聽,忐忑的是如何讓抽象的精神變得生動易懂。為此,我做了大量準備:查閱黨史資料,梳理紅船故事的時間線;制作精美的PPT,用動畫演示中共一大的召開過程;還特意準備了紅船模型,讓孩子們能直觀感受船的構造。
第一堂課開始時,我問孩子們:“你們知道一艘小船能改變中國嗎?”孩子們的好奇眼神給了我信心。我從“南湖紅船”的故事講起,告訴他們這艘船承載著怎樣的理想,又見證了怎樣的決心。為了讓孩子們理解“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我設計了“假如我是小船長”的互動環節,讓孩子們分組討論“如果遇到困難,你會怎么帶領大家解決”。有個小男孩說:“我會像紅船上的叔叔們一樣,不放棄,一直想辦法!”聽到這句話時,我忽然明白,或許孩子們還不能完全理解“紅船精神”的深刻內涵,但那顆“勇敢面對困難”的種子,已經悄悄在他們心里發了芽。
課程最后,我帶著孩子們一起朗讀“紅船精神”的內涵,看著他們認真跟讀的樣子,我突然意識到,傳承并非一定要轟轟烈烈,有時候,一句簡單的講解、一次真誠的互動,就能讓精神的力量跨越年齡,直抵人心。
除了紅船精神的課程,我還負責“廢物利用”主題的實踐課。設計這門課的初衷,是希望孩子們能在動手過程中理解“環保”的意義,學會珍惜資源。所以我在講完理論課之后帶小朋友們折星星。雖然用的是自己買的星星紙,沒完全貼合“廢物利用”的主題,但整個過程依然讓我收獲很多。
課前我特意練了幾遍折法,怕自己手笨教不會孩子們。真正開始時,比想象中順利。小朋友們眼睛亮晶晶的,聽得特別認真。有幾個孩子學得快,還主動幫旁邊的小伙伴,課堂氣氛特別好。
中間也有小插曲:一個小男孩總折不好五角星的角,急得直皺眉。我蹲下來手把手教了兩次,他終于折出一個歪歪扭扭的星星,舉起來跟同桌炫耀,那股開心勁兒特別感染人。
最后每個孩子都捧著一小把星星,有的說要串成手鏈送給媽媽,有的要放進玻璃瓶當裝飾。看著他們滿足的樣子,我突然覺得,雖然用的是新紙,但教會他們動手的快樂、分享的溫暖,也是一種收獲。這讓我明白,有時候不必糾結形式是否完美,用心投入、傳遞快樂,本身就是有意義的事。
這兩天的實踐像兩段接力的旅程,讓我對“教育”有了新的理解。
第一天講紅船精神時,我總怕講得太淺,拼命想把歷史講透徹??珊⒆觽冇浀米罾蔚模瞧磮D時互相幫忙的樣子,是用“獨自睡覺”理解“勇敢”的瞬間。原來理論不用那么復雜,能走進他們生活的,才是最有力的。因此紅船精神的課程,讓我明白傳承的意義不在于灌輸,而在于引導。
第二天的廢物利用課,我起初為沒用到廢品有點失落。但看著孩子們用新紙認真做手工,用買來的星星紙折出滿手星光,又覺得沒那么重要了。那個總折不好星星的小男孩,最后舉著歪歪扭扭的作品笑個不停,說要送給奶奶。這時我才懂,實踐課的意義不在材料,而在讓他們體會創造的快樂,學會珍惜手里的東西。所以廢物利用的實踐,讓我懂得教育的本質不是說教,而是啟發。
兩天課程連起來,像看到一顆種子發芽的過程。紅船課播下的道理,在手工課的笑聲里有了形狀。孩子們把紅船精神里的“團結”,變成了互相教折星星的耐心;把“創造”,變成了給星星畫上笑臉的巧思。
原來教育從不是硬灌知識,而是讓第一天的感動,能在第二天的行動里慢慢生長。這種自然的連接,比任何完美的教案都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