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協(xié)作之筆,書童心筑夢篇
發(fā)布時間:2025-08-31 關注:
來源:大學生之聲
2025年暑假期間,我作為“綠芽七彩行,童心筑夢齊”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的線上組成員,承擔了團隊調研問卷設計、南京片區(qū)新聞稿撰寫、小紅書平臺運營三項工作。雖未親臨現場,但通過線上協(xié)作深度參與了團隊實踐活動,現將工作內容與感悟總結如下:
一、參與調研問卷設計
在問卷設計工作中,我與調查問卷設計組成員根據團隊課程安排,集思廣益生成調研問卷,參照實踐地區(qū)覆蓋,聚焦傳統(tǒng)文化,課程接受度與活動滿意度等核心問題。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參與者,我們精心設計通俗易懂的選項類型,將調研問題劃分為等多個類別,并設置梯度化的滿意度評價體系。利用在線問卷平臺搭建框架后,重點關注選項間的邏輯關聯(lián)性,確保填寫流程清晰順暢。最終生成的電子問卷及時交付線下團隊使用,回收的反饋為課程優(yōu)化提供切實依據,為團隊線下實踐活動提供了幫助。
二、南京片區(qū)新聞稿撰寫
新聞稿撰寫要求精準傳遞現場溫度。跟據南京片區(qū)線下實踐成員發(fā)回的圖文素材——從金磁社區(qū)開營儀式的童真笑臉,到詩詞課堂上凝神誦讀的身影,再到臉譜繪制時斑斕的顏料與專注的眉眼,我努力用文字還原教學特色與情感共鳴。在描寫杜牧《泊秦淮》課堂時,著重呈現線下實踐成員如何將厚重的家國情懷轉化為生動比喻;記錄臉譜活動時,則捕捉"傳統(tǒng)符號與童真筆觸相遇"的奇妙反應。稿件經過嚴謹的核實流程,力求展現實踐團隊成員的風采和同社區(qū)孩子們雙向奔赴的快樂。當這些文字被寫下時,我體會到記錄者的價值。讓故事穿透時空,傳遞情思。
三、小紅書平臺運營
運營團隊小紅書賬號期間,我專注于視頻與圖文的文案創(chuàng)作與發(fā)布。基于線下實踐成員提供的課堂實錄素材,如《烏衣巷》講解中孩子們探尋"朱雀橋邊野草花"的古今對照,或紅船故事里稚嫩卻莊重的宣誓手勢,為每個視頻和圖文設計兼具吸引力與真實感的文案。創(chuàng)作時用簡潔標題點睛,以細膩描述展開故事脈絡。例如在對南京片區(qū)團隊實踐視頻和圖文的宣發(fā)中,描繪臉譜視頻通過京劇色彩密碼在童心中復活,傳遞傳統(tǒng)美學的新生力;強調"星火照亮童心"的紅船精神,對孩子們的精神傳承。內容采用多樣有趣視覺模板與話題標簽,確保團隊辨識度,提高團隊實踐活動的知名度。我最欣慰的莫過于看到觀眾留言詢問或者贊揚我們的團隊活動,這意味著,綠芽七彩行的故事正抵達遠方。
四、實踐感悟
回顧這段線上實踐歷程,我最深刻的體悟是高效協(xié)作、真實記錄與線上價值的三重共鳴。從問卷定稿到新聞發(fā)布,與線下實踐成員通過通訊工具緊密配合,始終保持"素材即達即處理"的節(jié)奏,讓線上支持成為實踐現場的自然延伸。創(chuàng)作過程中,始終以真實為尺,堅持真實可觀的描述鏡頭捕捉到的場景:孩子舉手提問的頻次、畫作未經修飾的筆觸、課堂原生的互動狀態(tài)。我深知,唯有真實才對得起隊友烈日下的耕耘,配得上孩子們澄澈的目光。
當看到問卷反饋推動課程優(yōu)化,當新聞稿真實反饋出線下時間成員的辛苦工作,當小紅書觀眾因視頻而感到觸動,從而關注兒童公益事業(yè),我真正理解了線上工作的意義:那些調試問卷的深夜、打磨文字的晨昏、設計傳播節(jié)點優(yōu)秀文案的思索,如同無形絲線編織成支撐實踐的網,讓綠芽實踐團隊的汗水被看見、感動被傳遞、價值被延續(xù)。此次綠芽暑期實踐團隊活動讓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