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人文傳媒學院“綠芽”志愿者協會的活動對我而言,不僅是一次簡單的社會實踐,更是一場心靈的洗禮與成長的旅程,生動詮釋了"志愿服務暖人心,知識傳遞促成長"的美好內涵。
蘇州智慧生態課主要內容和教學目標
蘇州智慧生態課聚焦于智慧生態這一核心概念,其內容豐富多元,涵蓋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科技手段在生態環境監測、分析和管理中的應用。通過實地參觀如浦江源太湖蟹生態養殖示范園等典型案例,讓學生直觀感受智慧農業的先進成果,如收菜機器人靈活作業、監控中心實時掌握大閘蟹生長情況等。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實踐能力以及運用科技解決生態問題的能力。借助數字鄉村客廳等場景,拓展學生對智慧生態在鄉村建設等領域應用的認知。課程還注重引導學生理解生態平衡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對自然的熱愛與保護欲,培養其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與創新精神的未來人才。
生態瓶制作的目的和意義
生態瓶制作具有重要的教育與實踐意義。它是一個模擬生態系統的小型密閉容器,融合了水、土壤、植物、動物等元素,能讓我們直觀地觀察生態系統的運行機制。通過制作生態瓶,可深入理解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與非生物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認識到生物多樣性與環境因素的緊密聯系。生態瓶為研究生態系統提供了便捷平臺,有助于我們探索生態平衡的維持機制,為保護自然環境積累科學經驗。在制作過程中,還能培養動手實踐能力與觀察分析能力,激發對生態學的興趣與探索精神,提升環保意識。
生態瓶制作過程回顧
準備材料和工具
制作生態瓶,首先得準備合適的容器,像透明的玻璃瓶、塑料瓶都是不錯的選擇,大小依據需求而定。植物方面,可挑選水草、綠藻等水生植物,它們能為生態瓶提供氧氣和食物。動物的話,像水蝸牛、小魚、小蝦等水生小動物比較適宜,它們作為消費者,能維持生態瓶內的物質循環。還需要準備底泥、粗沙和細石,為植物提供生長基質,同時模擬自然水底環境。工具上,剪刀用于裁剪容器,紗網可用于過濾沙子,自來水需提前靜置24小時,以去除其中的氯等對生物有害的物質。這些材料和工具齊備后,就能為構建生態瓶打下良好基礎。
構建生態系統
構建生態瓶的生態系統,要遵循一定的順序和比例。先在容器底部鋪上一層粗沙和細石,厚度約3-5厘米,為植物提供生長空間并模擬水底環境。接著放入適量底泥,其上種植水草、綠藻等植物,注意植物種類和數量要適中,以免過度競爭資源。然后緩緩注入提前靜置的自來水,水位約占容器體積的四分之三。等待一段時間,讓水體穩定后再放入水生小動物,如兩只水蝸牛等。動物數量也要控制得當,與植物數量保持一定比例,以確保生態瓶內食物鏈和物質循環的平衡。各個元素之間要相互協調,植物為動物提供食物和氧氣,動物排泄物為植物提供養分,微生物分解動植物殘體,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記錄觀察結果
生態瓶制作完成后,觀察和記錄其運行情況至關重要。觀察可從多個維度進行,首先是植物的生長狀況,看水草、綠藻等是否茁壯,有無枯黃或生長過旺的現象。動物方面,關注它們的活躍程度、進食情況以及是否有異常行為,如是否出現死亡等。水體狀況也不能忽視,觀察水的清澈度,是否有異味、變色等。記錄方式可以多樣化,每天定時記錄植物高度、動物數量、水體情況等數據,并用文字描述觀察到的現象。還可借助拍照、錄像等手段,保留生態瓶在不同時間點的狀態。通過對這些觀察記錄的整理和分析,能更深入地了解生態瓶內生態系統的運行機制,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確保生態瓶的平衡與穩定。
課程與制作過程中的挑戰與收獲
在蘇州智慧生態課的學習與生態瓶制作過程中,挑戰無處不在。生態平衡的維持堪稱難題,初期生態瓶常出現植物瘋長、動物死亡、水質惡化等問題。植物瘋長可能是因為光照過強或養分過多,導致其過度消耗氧氣,影響動物生存;動物死亡多與食物缺乏、氧氣不足或水質不適有關;水質惡化則是微生物活動失衡、污染物積累的結果。
為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合理控制光照,將其置于散射光充足且避免直射的地方。定期監測水質,用pH試紙檢測酸堿度,及時更換部分水以保持清潔。在動植物選擇上,要挑選適應性強的種類,并嚴格控制數量,遵循生態瓶內食物鏈和物質循環的平衡原則。還可增加一些有益微生物,如硝化細菌,幫助分解有害物質,促進生態平衡。
個人收獲和體會
參與蘇州智慧生態課和生態瓶制作活動,讓我收獲頗豐。環保意識得到了極大提升,深刻認識到自然環境脆弱且珍貴。課堂上看到的智慧生態案例,以及親手制作的生態瓶,都讓我明白每一個生物和環境因素都是生態系統不可或缺的部分,任何破壞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實踐能力也有了顯著進步。從準備生態瓶材料到構建生態系統,再到觀察記錄,每一個環節都鍛煉了我的動手能力。制作過程中遇到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的過程,也讓我學會了獨立思考和探索。團隊協作能力也有所增強,與同學共同討論、分享經驗,使生態瓶制作更加順利。這次活動不僅讓我學到了知識,更培養了我的綜合素質,為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了堅實基礎。
活動意義總結
蘇州智慧生態課與生態瓶制作活動意義非凡。在學習上,它打破了傳統課堂的局限,以生動的案例和實踐操作,讓學生深入理解智慧生態與生態系統相關知識,提升了知識掌握與運用能力。從環保層面看,智慧生態課展示了現代科技在生態保護中的應用,激發學生對環保的關注與熱情;生態瓶制作則讓參與者直觀感受生態平衡的微妙,培養愛護環境的責任感。活動中,學生還鍛煉了動手實踐、團隊協作和問題解決等多方面能力,為成為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圖為團隊成員教學 包佳敏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