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我懷揣著對教育的熱忱與對童心的向往,加入了“綠芽七彩行,童心筑夢齊”暑假志愿活動團隊。當7月18日的朝陽灑滿校園,我知道,這場以愛為底色、以知識為畫筆的志愿教學之旅,將成為我青春里最珍貴的印記。從前期教案的反復打磨到課堂上孩子們眼中閃爍的星光,每一個瞬間都讓我深刻體會到:教育是一場雙向奔赴的成長,而志愿精神,正是連接愛與夢想的橋梁。
志愿教學的準備過程,是一場與細節的“較真”。接到7月18日的教學任務后,我便開始琢磨如何讓課堂既有趣又有料。考慮到孩子們的年齡特點,我決定將“實踐+理論”結合作為核心思路,分別設計了“植物小課堂”和“光影小課堂”兩個主題課程。編寫教案時,我反復調整知識的深度,把植物構造、光學原理等抽象概念轉化為孩子們能理解的語言;制作PPT時,特意選用明亮活潑的配色和生動的卡通插圖,只為讓視覺效果更貼近孩子們的認知習慣;設計課堂提問時,我在難度梯度上反復斟酌,既要有基礎鞏固題,也要有激發探究欲的拓展題。為了確保課堂節奏流暢,我對著空教室進行了三次模擬授課,錄下視頻反復回看,調整語氣語調、優化互動環節,甚至連板書的布局都在草稿紙上畫了又改。那時的我,心中始終縈繞著一個念頭:孩子們的每一分鐘課堂時光都值得被認真對待,我的準備多一分細致,他們的收獲就多一分扎實。
上午的種地實踐活動,讓我與孩子們的距離在泥土芬芳中悄然拉近。當我帶著向日葵幼苗走進菜園時,孩子們眼中的好奇與期待像陽光一樣燦爛。“老師,向日葵會一直跟著太陽轉嗎?”“它多久能開花呀?”一個個稚嫩的問題接連響起,我一邊示范挖坑、培土、澆水的動作,一邊耐心解答。看著孩子們小心翼翼地捧著幼苗,小手沾滿泥土卻毫不在意,認真模仿著我的動作將幼苗栽進土里,我忽然明白:自然是最好的老師。當孩子們輕輕撫摸向日葵的葉片,感受生命的柔嫩;當他們蹲在田埂邊觀察土壤的紋理,討論著“為什么泥土能讓植物長大”,這些生動的瞬間遠比課本上的文字更有力量。種植結束后,有個小女孩拉著我的衣角說:“老師,等向日葵開花了,我能第一個告訴你嗎?”那一刻,泥土的清香與童心的純粹交織在一起,讓我讀懂了“實踐出真知”的真正含義——教育不止于課堂,更在親手觸摸世界的溫暖里。

圖為褚佳鈺種植照片 包佳敏供圖
回到教室后的“植物小課堂”,是知識與歡樂的碰撞。我通過動畫視頻展示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用通俗的比喻告訴孩子們:“植物的根就像小朋友的腳,扎在土里才能站穩;葉子就像小廚房,能幫植物‘做飯’呢!”孩子們聽得目不轉睛,當我拋出“植物靠什么喝水”“向日葵的花盤為什么會轉動”等問題時,一只只小手高高舉起,課堂瞬間變成了熱鬧的“知識樂園”。最讓我感動的是,當我們拿出太空種子共同種植時,孩子們屏住呼吸注視著種子入土的瞬間,有人小聲說:“這是從太空來的種子,肯定會長出神奇的植物!”他們的眼神里充滿了對未知的向往,也讓我看到了好奇心背后蘊藏的無限可能。原來,教育的魔力不在于灌輸多少知識,而在于點燃孩子們探索世界的火花。
下午的“光影小課堂”,則讓科學的種子在童心中悄然發芽。我從“為什么白天能看到東西”這個簡單的問題切入,用手電筒和小卡片演示光的直線傳播,當孩子們看到屏幕上出現清晰的小孔成像時,教室里響起了此起彼伏的驚嘆聲。觀看實驗視頻時,他們專注的神情仿佛在探索宇宙的奧秘;做鞏固選擇題時,一只只自信的小手毫不猶豫地舉起,正確率遠超我的預期。而最后的手影游戲,更是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我教孩子們用雙手做出小狗、鴿子、兔子的影子,當墻壁上出現靈動的“小動物”時,孩子們的笑聲像銀鈴般清脆。有個小男孩興奮地舉著自己的手影跑來:“老師你看,這是我發明的‘會飛的恐龍’!”看著他們在光影中盡情創造,我忽然意識到:科學并非遙不可及的公式,當知識與趣味相遇,就能在孩子們心中種下熱愛探索的種子。

圖為褚佳鈺教學照片 包佳敏供圖
夕陽西下,當我送別依依不舍的孩子們,掌心似乎還殘留著他們小小的體溫,耳邊還回蕩著他們甜甜的道別。回顧這一天,從晨光中的播種到暮色里的歡笑,從教案上的字跡到課堂上的互動,每一個細節都讓我對“教育”與“責任”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曾以為志愿教學是單向的付出,卻在孩子們的笑容里發現:他們的好奇與熱情,是對我最好的回饋;他們的成長與收獲,是對我最大的肯定。
這場“綠芽七彩行”志愿活動,讓我看到教育的本質是喚醒。就像我們種下的向日葵幼苗,需要陽光、雨露與耐心的呵護,孩子們的成長也需要知識的滋養、陪伴的溫暖與夢想的點亮。作為志愿者,我們或許不能給予孩子們所有,但我們可以用真誠的陪伴讓他們感受到被愛,用有趣的課堂讓他們發現世界的奇妙,用言傳身教告訴他們:永遠保持好奇,永遠心懷熱愛。
這個夏天,我不僅是志愿活動的參與者,更是童心世界的“學習者”。孩子們教會我純粹的快樂,教會我探索的勇氣,更教會我:教育的意義,不在于我們付出了多少,而在于我們是否用真心播下了希望的種子。當綠芽破土,當童心筑夢,這場志愿之旅早已超越了“付出”與“收獲”的定義,成為我心中最溫暖的力量——它讓我明白,每一份微小的善意都能匯聚成改變的力量,每一次真誠的陪伴都能點亮童心的星光。而我,會帶著這份感悟繼續前行,讓志愿精神如向日葵般,永遠向著陽光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