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記憶里的“錢”故事:探秘寧波錢業會館里的金融密碼
發布時間:2025-08-17 關注:
來源:寧波工程學院 何欣穎
家鄉記憶里的“錢”故事:探秘寧波錢業會館里的金融密碼
每一枚錢幣,都是一段凝固的歷史;每一處錢莊,都承載著一個時代的記憶。寧波的錢業會館也承載著數代寧波人關于“錢”的記憶。
實踐的開始,打開金融歷史的門
2025年暑期,寧波工程學院“尋跡甬城”社會實踐小組將目光投向了寧波的金融地標——錢業會館。通過實地走訪、深度訪談與資料梳理,為了更加細致的獲取了解這段歷史,實踐小組提前許久便開始籌備:在學校圖書館查閱《寧波錢莊史》《甬江金融史料》等文獻,從不同的書面材料中梳理寧波錢莊業的發展脈絡,并且獲取錢業會館不同歷史時期的老照片與文字記載;這些準備為我們實地走訪做好知識儲備。隊員們探尋了這座百年建筑背后的金融風云,解碼了家鄉寧波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港口的商貿基因,用青春的腳步丈量著家鄉深厚的歷史底蘊,讓沉睡的金融故事在新時代煥發新聲。
會館的認知,建筑里遺留的知識
“一座寧波城,半部金融史。”這句流傳在寧波老話中的俗語,道出了這座城市與金融的深厚淵源。為深入了解家鄉的金融發展史,實踐小組首先來到了位于戰船街的寧波錢業會館。這座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的建筑,曾是寧波錢莊業同業公所的所在地,也是目前全國保存最完好的錢業會館之一。清同治三年,寧波錢業會商處在江廈濱江廟設公所,后毀于兵火,1862年重建。民國十二年,因公所狹小,于戰船街購置土地,興建新會館,歷時三年竣工,成為寧波錢莊業新地標。寧波錢莊業的地位而言,在寧波錢莊業盛時,市區大、小同行眾多,道光年間首創“過帳制”,引領現代金融業票據交換先河,錢業會館則是其繁榮與規范發展的見證者。

圖1為錢業會館正門照片。何欣穎 供圖 踏入古樸典雅的會館,隊員們立刻被其獨特的建筑風格所吸引。青磚黛瓦、雕梁畫棟,尤其是正門上方的“錢業會館”匾額,筆力遒勁,彰顯著昔日錢莊業的輝煌與氣派。館內藏有大量珍貴文物,清代“寧波錢莊票”見證信用體系,各類錢幣展現金融發展脈絡,還有諸多錢莊工具,為研究寧波金融史提供實物資料。在會館講解員的帶領下,隊員們依次參觀了議事大廳、信房、錢業學堂等場所。議事大廳中央高懸的“道冠古今”匾額,以及兩側鐫刻的“誠、信、勤、儉”四字箴言,讓隊員們深刻感受到了傳統金融業“以義取利、誠信為本”的經營哲學。
“這座會館不僅是商議大事的地方,更是金融信息交流的中心。”講解員介紹道,“在電報普及之前,這里匯集了來自各地的商情,是寧波乃至華東地區金融市場的‘晴雨表’。”隊員們一邊聆聽,一邊用相機和筆記記錄下會館內的每一處細節,從石雕、木刻到匾額、楹聯,無不訴說著昔日“走遍天下,不及寧波江廈”的繁華盛景。

圖2為錢業會館內部錢莊照片。何欣穎 供圖 實踐的感想,傳承優秀精神守正創新
通過此次實踐活動,隊員們不僅系統了解了寧波錢莊業的歷史脈絡,更深刻體會到“誠信”這一商業文化內核對城市發展的重要性,議事大廳里‘誠、信、勤、儉’的四字箴言,讓我明白了寧波錢莊業之所以能歷經百年而不衰,靠的就是‘以義取利、誠信為本’的經營哲學。我在實踐中明白了這些冰冷的金屬貨幣和古老的建筑,曾經是家鄉繁榮的見證。作為新時代的寧波青年,我們不僅要讀懂它們的故事,更要傳承其中的商業智慧和精神財富,為家鄉的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圖3為錢業會館內部照片。何欣穎 供圖
通訊員 何欣穎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