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驕陽似火,卻擋不住青年學子追尋紅色記憶的腳步。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紅色故事青年說"社會實踐團隊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來到江蘇省常州市瞿秋白紀念館,開展"尋訪紅色印記,傳承革命薪火"主題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實地參觀、史料研讀、現場講解等形式,深入了解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瞿秋白同志的革命事跡,感悟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
清晨的陽光灑在古樸典雅的瞿秋白紀念館建筑群上,為這座承載著厚重歷史的建筑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團隊成員以一句鏗鏘有力的“以青春之我,續紅色星火”拉開了活動的序幕。
走進紀念館,時光仿佛倒流回那個風云激蕩的年代。團隊成員首先來到瞿秋白故居,這里的一磚一瓦都保留著當年的模樣。斑駁的墻面、古樸的家具,無聲地訴說著革命先輩的生活點滴。在故居天井里,那棵見證歷史的石榴樹依然枝繁葉茂,仿佛在向參觀者講述著當年的故事。
在紀念館主展區,一件件珍貴的文物、一幅幅歷史照片,將瞿秋白短暫而光輝的一生娓娓道來。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展柜中陳列的那盞"國喪"燈籠,這是瞿秋白少年時期為抗議袁世凱竊取政權所掛。凝視著這盞已經泛黃的白燈籠,團隊成員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從小懷有的家國情懷。
1923年,瞿秋白從蘇聯回國后,積極投身革命事業。展區內"探索革命道路"的專題展覽,詳細記錄了他翻譯馬列著作、創辦上海大學、推動革命文學發展等重要貢獻。團隊成員認真觀看每一塊展板,不時駐足討論,被革命先輩堅定的理想信念深深打動。
在"受命危難之際"展區,團隊成員了解到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年僅28歲的瞿秋白臨危受命,主持八七會議,起草《告全黨黨員書》,為革命指明方向。展柜中陳列的歷史文獻和照片,生動再現了那段血雨腥風的歲月。
活動的最后,全體成員在瞿秋白全身雕塑前莊嚴列隊。這座雕塑栩栩如生地展現了革命先輩的風采,堅毅的眼神仿佛在注視著新時代的青年。團隊成員紛紛表示,要以實際行動傳承紅色基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此次實踐活動讓團隊成員深刻體會到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大家一致認為,作為新時代青年,要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在各自專業領域刻苦鉆研,以實際行動告慰革命先烈,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