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七月的清風拂過張家港的樹梢,將夏的熱烈揉進童真的笑語里。這一天,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教學團隊帶著精心籌備的暖意,與張家港市城市管理局并肩,為暑托班的孩子們開啟了一場“城市小主人”的實踐之旅。晨光中,志愿者們忙碌的身影與孩子們雀躍的腳步相遇,讓責任的種子在蟬鳴聲聲的夏日里,伴著知識與歡笑悄然扎根。
小城管擔大責 角色體驗悟擔當
活動場地的清晨,早已被志愿者裝點得童趣盎然。彩色膠帶勾勒的“街道”上,迷你自行車、卡通商鋪模型錯落有致。孩子們戴上“城市小管家”徽章,手持文明勸導旗,化身城市秩序守護者。“叔叔,自行車要停進白線里哦!”小女孩仰著小臉勸導“違規停放者”;幾個男孩分工合作,有的歸置“亂擺攤位”,有的撿拾“路面垃圾”。扮演商戶的志愿者故意“占道經營”,孩子們圍上來輕聲勸說:“這樣走路會不方便,我們幫您挪到里面吧。”稚嫩的舉動里,藏著對責任的認真。活動后,男孩在日記里寫道:“城管叔叔像超人,讓城市變整齊,我也要學他們守規矩。”簡單的文字,是擔當意識在童真中萌芽的見證。
小課堂傳大愛 分類實踐植環保
垃圾分類課堂成了熱鬧的“魔法樂園”。四色卡紙垃圾桶立在中央,寫滿垃圾名稱的卡片靜待“回家”。志愿者用動畫講透分類意義,一場“垃圾歸位賽”就此展開。“電池是有害垃圾,要進紅色桶!”扎馬尾的女孩舉著卡片大喊;遇到“過期面包”這類難題,孩子們湊成小團體討論:“老師說廚余垃圾能變肥料,這個應該放綠色桶!”戶外實踐時,孩子們更是化身“環保小衛士”,公園散步時主動撿起紙屑,還會糾正路人的投放錯誤。“我要教爸爸媽媽分類!”活動結束,孩子們抱著手冊不肯放。環保的種子,已在趣味互動中悄悄發芽。
小探秘識大智 水利研學守碧水
水利局展廳里,孩子們被水質監測設備深深吸引。透明管道中清水流淌,屏幕上數據跳動,工程師手持檢測儀講解:“自來水要經過十多道工序才變干凈。”孩子們圍在水樣展臺前,對比清澈與渾濁的區別,小臉上滿是驚嘆。“如果垃圾掉進河里,小魚會生病嗎?”男孩的提問讓工程師動容。回程路過河岸,孩子們自發撿起路邊雜物:“不能讓垃圾污染河水!”對水資源的珍視,在研學中化作守護的決心,如漣漪般在心中擴散。

小互動啟大夢 科技體驗向未來
智能機器人登場瞬間,現場掌聲雷動。機器人靈活轉動“手臂”撿拾垃圾模型,用清脆聲音回應提問:“我能巡邏街道、監測環境哦。”孩子們圍著機器人摸“手臂”、問功能:“能幫我們分類垃圾嗎?”“未來城市會有更多機器人嗎?”志愿者笑著答:“科技讓城市更好,但更需大家用心守護。”女孩攥著機器人貼紙說:“我要發明環保機器人!”童真的夢想,在科技之光中閃閃發亮。
小約定赴大成長 雙向奔赴綻光芒
夕陽為活動畫上句點,成長卻在心中延續。這次活動給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成長課:角色體驗懂責任,分類實踐傳環保,水利研學知守護,科技互動燃夢想。點滴收獲,終將長成守護城市的力量。也是志愿者們的一次溫暖的修行。孩子們的認真與熱情,讓他們讀懂教育的意義;籌備中的協作、教學中的應變,更讓實踐能力悄然提升。
夏日的約定雖落幕,雙向成長的故事正續寫。相信這些“城市小主人”終將長成守護者,志愿者也會帶著這份感動,在志愿路上繼續播撒愛與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