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盛夏的光影在張家港的葉隙間跳躍,蟬鳴與笑語交織成夏日的樂章。這一天,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教學團隊帶著精心籌備的溫暖,與張家港市城市管理局攜手,為暑托班的孩子們開啟了一場“城市小主人”的實踐之旅。志愿者們的藍色身影穿梭在晨光里,將教具一一擺放整齊,孩子們雀躍的腳步漸近,一場關于責任、探索與熱愛的成長對話,正悄然在這座城市的角落溫柔上演。
小崗位藏責任 城管體驗學擔當
“小小城管”體驗區早已充滿童趣。彩色膠帶在地面貼出街道輪廓,迷你自行車、塑料板凳搭成的“商鋪”錯落有致,孩子們戴上“城市小管家”徽章,手持寫有“文明出行”的小旗子,瞬間變身城市秩序守護者。“叔叔,自行車不能停在這里,會擋路的。”一個小男孩認真地對扮演商戶的志愿者說。在模擬巡查中,孩子們像模像樣地開展工作:有的蹲下身,將“亂停”的自行車挪到指定區域;有的踮起腳,提醒“商戶”清理門前“垃圾”;還有的站在“路口”,引導“行人”遵守規則。當志愿者故意“違規”時,孩子們會圍上來耐心勸說:“大家一起愛護城市,街道才會漂亮呀。”
活動結束后,一個女孩在日記里寫道:“城管叔叔好辛苦,我以后要做懂事的好孩子。”責任的種子,已在角色扮演中悄悄發芽。
小課堂傳環保 分類實踐筑理念
垃圾分類課堂成了熱鬧的“魔法實驗室”。四色卡紙折成的垃圾桶立在中央,寫滿垃圾名稱的卡片靜待“回家”,志愿者用動畫短片講解完分類知識后,一場“垃圾歸位賽”正式開始。“電池是有害垃圾,要放進紅色桶!”孩子們爭相舉手,聲音清脆響亮。遇到“舊報紙”“菜葉”等易混淆的垃圾,他們會互相討論:“這個能回收利用,應該放藍色桶。”“菜葉是廚余垃圾,能變肥料呢。”戶外實踐時,孩子們更是將所學付諸行動,在公園散步時主動撿起地上的紙屑,還會糾正同伴的投放錯誤。“我要把手冊帶回家,教爸爸媽媽分類!”活動結束,孩子們抱著宣傳冊不肯松手。環保的理念,已在趣味互動中融入心間。
小探索知碧水 水利研學守清波
走進張家港市水利局展廳,孩子們立刻被眼前的景象吸引。透明的管道模型中,清水緩緩流動;屏幕上跳動的水質數據,記錄著水源的“健康狀況”;工程師手持檢測儀,耐心講解水資源的珍貴。孩子們圍在水樣展臺前,對比清澈與渾濁的區別,小臉上滿是驚嘆。當工程師問到“如何保護水資源”時,孩子們紛紛回答:“不往河里扔垃圾!”“節約用水!”回程路過河邊,孩子們自發撿起路邊的塑料袋,說:“不能讓垃圾污染小河,小魚會生病的。”對水資源的珍視,已在研學中化作守護的決心。
小互動啟夢想 科技體驗向未來
智能機器人的亮相,將活動推向高潮。白色的機器人靈活地轉動“手臂”,精準地撿起地上的垃圾模型,還會用清脆的聲音回答孩子們的問題:“我能幫助人類清理垃圾、監測環境哦。”孩子們好奇地圍在機器人身邊,摸摸它的“手臂”,問問它的“本領”:“你能幫我們分類垃圾嗎?”“未來的城市會有更多機器人嗎?”志愿者笑著回答:“科技能讓城市更美好,但更需要大家一起愛護它。”
小實踐促雙向 成長之約暖時光
夕陽的余暉為活動場地鍍上一層溫柔的金色,這場充滿歡聲笑語的實踐活動漸漸接近尾聲。孩子們排著隊與志愿者揮手告別,小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手中緊緊攥著活動中獲得的環保徽章和科技貼紙,嘰嘰喳喳地分享著一天的收獲。有的說“以后要當環保小衛士”,有的說“要好好學習發明機器人”,稚嫩的話語里滿是對未來的憧憬。
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教學團隊的志愿者們,在籌備活動時反復打磨環節,只為讓孩子們在趣味中收獲知識;活動中耐心解答每一個問題,用心記錄孩子們的每一個成長瞬間。當看到孩子們從對城管工作的陌生到理解,從對垃圾分類的懵懂到熟練,從對水資源的好奇到主動守護,志愿者們的心中充滿了成就感。一位志愿者在日記中寫道:“孩子們的眼睛里有光,他們的認真與熱情,就是我們堅持志愿服務的最大動力。”
這場活動如同一次溫暖的雙向奔赴,孩子們在實踐中收獲了知識與責任,志愿者們在付出中感受到童真與價值。夏日的風帶走了活動的喧囂,卻將這份成長的記憶與溫暖的情誼,深深留在了每個人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