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暑氣尚未驅散清晨的微涼,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教學團隊,如同一縷靈動的風,悄然融入張家港市的晨光之中。他們懷揣著對培育城市小主人的熱忱,帶著精心籌備的系列活動,為暑托班的孩子們開啟了一段充滿意義與驚喜的“城市小主人”探索之旅。在這方充滿活力的天地里,知識與實踐交織,成長與感悟并行,一場關于責任、環保與未來的故事,正緩緩拉開帷幕。
小小城管初體驗,感悟城市大擔當
“小小城管”的體驗課在孩子們的期待中拉開序幕。志愿者們原本備好的模擬場景講解,很快被孩子們躍動的好奇心改寫。社區巡查時,有孩子蹲在地上用粉筆畫出自行車停放的“理想區域”,爭論聲像雀躍的音符;見商戶門前堆著紙箱,幾個小身影湊成一團,小聲練習著“叔叔,這樣走路會絆倒哦”的溫柔提醒。一個男孩在手繪的“執法日記”里畫了位戴草帽的城管,旁邊歪歪扭扭寫著:“他們是街道的魔法師,讓馬路變干凈啦。”童真的筆觸里,藏著對城市守護者最純粹的理解。
分類游戲樂趣多,環保知識入心間
垃圾分類的課堂沒有枯燥的條文,志愿者們折出的彩紙垃圾桶成了“魔法城堡”,孩子們手中的卡片是等待回家的“小精靈”。當實踐的腳步踏入公園,塑料瓶在孩子手中變成“會變魔術的寶貝”,食堂的菜葉成了“小草的營養餐”。更動人的是那份延伸到家庭的堅持:一個扎羊角辮的女孩帶來家庭記錄表,紅筆圈出的“媽媽今天分對啦”旁邊,畫著兩個手拉手的笑臉。環保的種子,就這樣在日常的點滴里悄悄發芽。
水利探秘啟新思,守護綠水映童心
水利局的展廳里,跳動的水質數據讓喧鬧的孩子們瞬間安靜。平時愛打鬧的男孩盯著屏幕,突然抬頭問:“扔垃圾會讓數字哭嗎?”工程師遞來一杯檢測合格的河水,清涼的觸感里,藏著“水像眼睛一樣需要呵護”的溫柔啟示。回程路過河畔,一個女孩攥著水質檢測卡不肯松手,卡片上的合格標識被她小心地貼在筆記本上,“明天我們來給小魚打掃家吧”,她的聲音像風拂過水面,漾起一圈圈守護的漣漪。
智能互動拓視野,城市未來共暢想
城市機器人的登場讓現場變成歡樂的海洋。會撿垃圾的“小衛士”、能測環境的“巡邏兵”,在孩子們驚嘆的目光中靈活運轉。有孩子踮腳觸摸機器人的“手臂”,好奇它如何“分辨可回收物”;有人拉著志愿者的衣角追問:“未來它能幫我們種樹嗎?”科技的微光里,孩子們對城市的想象變得愈發鮮活,仿佛已經看見自己與智能伙伴并肩守護家園的模樣。
實踐種下責任種子,共護城市美好明天
這場夏日的實踐之旅,對孩子們而言,是一次認知的啟蒙,更是一場心靈的成長。他們在角色扮演中讀懂了規則的溫度,在游戲互動中掌握了環保的密碼,在自然探索中喚醒了守護的本能。曾經模糊的“城市”概念,在親身實踐中變得具體而溫暖;原本抽象的“責任”二字,通過一次次小小的行動有了生動的注解。而志愿者們在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提問中收獲靈感,在純真熱烈的回應中汲取力量,更在見證成長的過程中深化了責任的意義。曾經精心設計的課程框架,在孩子們的創造力中不斷生長出新的枝芽;預設的教學目標,在真實的互動里升華為更珍貴的情感聯結。志愿者們看到,教育從來不是單向的輸出,而是一場與童心的雙向奔赴,孩子們的每一次恍然大悟、每一個溫暖舉動,都是對志愿精神最生動的詮釋。
當夕陽為張家港的街道鍍上金邊,這場夏日的成長禮悄然落下帷幕,但它播下的種子已在時光里扎根。那些在“小小城管”體驗中學會的體諒,在垃圾分類實踐中養成的習慣,在水利探秘里萌發的熱愛,在智能互動中點燃的憧憬,終將在歲月里生長為守護城市的力量。孩子們帶著這份獨特的記憶回到生活,用稚嫩的行動感染著家人,讓文明的漣漪在社區里層層擴散;志愿者們帶著這份溫暖的收獲繼續前行,讓教育的微光照亮更多成長的道路。這場關于童心與責任的夏日約定,終將在城市的時光里,綻放出最溫柔的文明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