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驕陽下,嘉興大學鵲禾項目團隊深入嘉善縣西塘鎮紅菱村,在這個以稻米聞名的村落里,發現了一場傳統農業與現代創意的精彩碰撞。
老村莊的新面孔
漫步紅菱村,傳統與現代在這里和諧共生。一座廢棄多年的水塔經過藝術改造,化身為沉浸式光影藝術空間。每當夜幕降臨,3D投影技術讓古塔"活"了起來,與周邊稻田構成一幅動態的鄉村畫卷,成為攝影愛好者們的新寵。
在稻浪翻滾的田野中央,一間風格獨特的咖啡館格外引人注目。這里的招牌飲品"稻香拿鐵"將當地優質稻米與咖啡完美融合,露天觀景平臺讓顧客可以360度欣賞田園風光。更令人驚喜的是,這里定期舉辦的稻田音樂會、露天電影會等活動,讓寧靜的鄉村夜晚煥發新的活力。
科技讓農耕更時尚
村里的稻作體驗館打破了人們對農業展覽的刻板印象。通過VR虛擬插秧、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游客可以直觀了解一粒稻米的成長歷程。互動體驗區里,家長帶著孩子制作米糕、飯團的場景隨處可見,歡笑聲中傳承著農耕文化。
在農業生產方面,智能化設備正在改變傳統的耕作方式。無人機精準播種、物聯網蟲情監測、數字化管理系統,這些高科技手段不僅提高了7500畝稻田的生產效率,更確保了稻米品質的穩定性,讓"紅菱大米"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
文創賦能鄉村經濟
走進由舊倉庫改造的"稻米工坊"文創空間,撲面而來的是濃濃的文藝氣息。手作體驗區里,游客們正專注地制作稻米主題工藝品;文創商店中,以稻米為靈感設計的各類商品琳瑯滿目;特色飲品區里,用稻米開發的創新飲品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不遠處的農耕文化館則用現代藝術手法講述著傳統故事。生動有趣的墻繪將當地歷史典故娓娓道來,既保留了文化底蘊,又符合當代審美,成為研學旅行的重要站點。
鄉村振興的新思考
紅菱村的實踐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思路。通過將第一產業的農業與第三產業的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這里的村民獲得了更多元的收入來源。土地流轉、文創就業、旅游服務等多渠道收益,讓村民真正享受到發展帶來的實惠。
"鄉村振興不是簡單的復制粘貼,而是要找到適合本地特色的發展路徑。"調研團隊負責人表示,"紅菱村的成功在于它既保留了鄉村的本色,又注入了現代的活力,這種平衡值得借鑒。"夕陽西下,金色的稻田里,游客們的笑聲與稻浪的沙沙聲交織在一起,奏響了一曲鄉村振興的動人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