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隊深入楓葉谷農場的桃園,圍繞桃樹生長特性展開細致探究。隊員們重點關注“春雪”“突圍”等主流桃品種,從嫩芽初綻時的形態特征,到花期花瓣的舒展狀態,再到果實膨大期的尺寸變化與成熟時的色澤過渡,系統記錄下20余項關鍵生長指標,勾勒出桃樹從萌芽到結果的完整生長脈絡,精準把握不同品種的生長習性與適生規律,為后續將植物學特征轉化為創意元素積累了扎實的第一手資料。
在農場的現代化種植區,隊員們對桃樹栽培設施與高效種植模式進行深入學習。大家實地察看連棟溫室大棚內的矮化栽培架體、智能滴灌系統的布局,以及溫控設備的運行機制,詳細了解“密植矮化+精準水肥”模式如何通過科學規劃提升種植效率與果實品質。從架體高度的設計原理到滴灌水量的調控標準,每一處技術細節都被認真記錄,讓隊員們切實感受到現代農業科技對桃產業提質增效的推動作用。
此外,實踐隊還與農場的桃農們展開深入交流,挖掘蘊藏在田間的傳統種植智慧。圍繞桃樹種植的全周期,隊員們從土壤改良的具體方法、疏花疏果的實操技巧,到病蟲害防治的民間經驗,一一細致詢問并記錄。農諺口訣、農時節令與農事安排的對應關系等鄉土知識被系統整理,讓隊員們對桃樹種植的技術要點與農耕文化內涵有了更全面的認知。
通過此次調研,團隊全面掌握了桃樹的生長特性、種植技術及相關鄉土智慧,為桃主題IP形象設計提供了豐富靈感。目前,團隊已完成桃主題IP原型的創意設計,將桃樹的葉片形態、果實輪廓等元素巧妙融入其中。接下來,實踐隊將繼續深化調研,完成桃品種的IP形象深化設計,并推進10米剪紙劇長卷中桃種植場景的繪制,以美育實踐助力鄉村產業發展與文化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