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下午,山東大學“益”程山水調研團前往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東城街道楊莊社區居民委員會,圍繞基層公益實踐與鄉村振興工作對社區工作人員進行采訪,系統了解社區治理與公益服務的實踐探索。

據社區工作人員介紹,楊莊社區居民委員會始終堅守“基層社區治理與民生服務,發展集體經濟帶動公益事業”的職能定位,在社區積極開展公益活動:交通方面,社區聯合東城司法所在東苑小學門口開展“維護放學秩序”志愿服務,保障學生安全出行,疏導交通降低產業物流成本;社區美化方面,去年4月,社區聯合設計與藝術學院團總支開展“助力社區美化,點‘靚’居民生活”活動,對井蓋、路標等基礎設施進行了藝術化改造,有效提升居民居住體驗,吸引游客與投資,為社區新的經濟增長提供了可能。社區工作人員表示,這些公益活動與鄉村建設的結合,協同優化了社區環境,有效形成了“民生改善—產業振興”的良性循環。

在資金運作方面,社區公益活動資金主要來自集體資產收益(如門面房租金、文旅項目收入)及企業捐贈(如楊湖酒業助學),年度支出重點投向老年補貼、基建改造等領域,合作社收益也按比例投入公益事業。
采訪過程中,“益”程山水調研團還就當前基層公益事業開展的難點與居委會工作人員進行深度探討,探尋其生成機制:一方面,新文旅項目競爭激烈,社區公益衍生的文旅元素因缺乏獨特IP易被同質化項目分流,影響力受限;另一方面,外部資源合作因缺乏長期機制(如資源互換、利益聯結),可能導致公益聯動中斷,影響活動常態化推進。
談及公益在鄉村振興中的實踐價值,工作人員指出,公益項目需聚焦居民需求、整合資源,鼓勵全民參與并建立長效機制以增強居民凝聚力,隨著居民凝聚力的提升,社區治理配合度也將逐步升高,最終才可能轉化為社區治理效能,助力基層群眾的共建共治共享。
此次采訪為深入了解基層社區公益與鄉村振興的結合模式提供了一手資料,這一社區公益與鄉村振興實踐作為社區治理與公益服務的鮮活范式,為鄉村振興的發展路徑提供了豐富經驗與可供借鑒的思路,是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振興路徑的寶貴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