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繪就"橙"色夢想——手繪藝術賦能鄉村振興新圖景
2025年7月9日中午,在屈原故里秭歸縣的吒溪河畔、彭家坡村頭、泄灘陳家灣以及馬營等地的鄉間道路上,一幅幅以臍橙為主題的巨型墻繪悄然綻放。來自武漢東湖學院小橙故事暑期社會實踐隊以藝術為筆,將秭歸深厚的屈原柑橘文化融入鄉村肌理,為“中國臍橙之鄉”描繪出文旅融合新圖景。
手繪IP形象:鄉村的“橙”意名片
一進入陳家灣村,巨幅墻繪《秭歸橙史》沿路鋪展,金黃的臍橙簇擁著峽江碧水,與屈原《橘頌》中“后皇嘉樹”的千年意象遙相呼應。最引人注目的當屬村里的“臍橙IP形象”——圓潤可愛的橙子娃娃,或捧著果實歡笑,或與村民一同勞作,成為村莊的“形象大使”。這些墻繪并非單向創作,而是村民與大學生共同執筆的成果。從設計到填色,再到“我家橙樹”手印互動墻,藝術成了凝聚鄉情的紐帶。

圖為隊員與臍橙ip形象互動
現代農業技術:科學種植的生動課堂
墻繪不僅展現文化,更傳遞技術。一幅《橙香滿峽江》的彩繪中,農民正精心調配肥料,旁邊標注“配方施肥”“節水灌溉”等字樣,直觀呈現臍橙種植的科學管理。實踐隊還走訪果園,記錄老橙農的種植經驗,將傳統智慧與現代技術結合,形成可推廣的“秭歸模式”。

圖為農民施肥墻繪
健康生活:從枝頭到舌尖的價值升級
“降低心血管疾病”“天然維C庫”……墻繪上醒目的健康標語旁,一杯鮮榨臍橙汁令人垂涎。吒溪河鄉村巧妙將臍橙產業與健康理念綁定,提升產品附加值。隊員們還開設“橙子變形記”創意課堂,帶領孩子們用橙皮制作拼貼畫,讓農產品以藝術形式“新生”。


圖為吒溪河鄉村振興示范區和孩子們的拼貼畫
鄉村振興:集體經濟激活內生動力
“盤活集體經濟”“服務創收”的標語下,墻繪描繪著村民采摘、分揀、包裝臍橙的忙碌場景。村里通過“高校創作-村民參與-政府賦能”的協同機制,培育本土墻繪維護員,打造可持續的鄉村藝術IP。太陽能路燈點綴著臍橙裝飾,道路兩旁的藝術座椅兼具功能與文化標識,吸引游客打卡,帶動鄉村旅游。

圖為鄉村集體經濟墻繪
作為新聞學子,隊員們以筆為劍,以鏡頭為眼,記錄下陳家灣村的振興故事。從手繪墻到產業鏈,從單一種植到文旅融合,秭歸臍橙正沿著彩繪的江岸,飄香更遠。這顆“金果”承載的文化與產業夢想,將在青春與鄉土的碰撞中,繪就更輝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