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體大合照)
2025年7月11日至16日,蘭州理工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斑斕墨繪鄉村振興”實踐團8名成員,深入東鄉族自治縣五家鄉馬陰村,開展為期5天的墻繪志愿服務。團隊以山河風光為主題完成100平方米墻繪,融入兒童參與、延伸服務鄰村,用“童聲畫筆”“手印樹”等形式,讓藝術扎根鄉土,為鄉村振興添彩。
山河入畫:繪就鄉土共鳴

(隊長給我們分析講解)
抵達馬陰村后,實踐團通過座談走訪,選定“山河風光”作為墻繪主題。“鄉親們每天見的山、趟的河,畫出來最有共鳴。”隊長劉妍言解釋道。設計稿巧妙融入東鄉族喜愛的藍、綠、黃等色彩,既顯山河壯闊,又蘊民族韻味。隊員們與村民協作處理墻面后,頂著烈日分工繪制:勾勒輪廓、鋪展藍天遠山、細化河流田野。汗水浸透衣衫,但“每一筆都想讓村子更像樣”的信念支撐著他們。
童聲畫筆:小手共繪鄉土情

(兒童創作)
墻繪過程中,團隊特意留出區域邀請村里的孩子參與。13歲的馬小軍踮腳為“河流”涂藍;7歲的馬麗麗在隊員幫助下為“云朵”抹上白色;5歲的馬強認真填充“草地”,直言要涂得像他放羊的山坡。活動吸引了10余名4至13歲的孩子。隊員們準備了小畫刷和易清洗顏料,讓孩子們輕松加入,留下無數溫暖的創作瞬間。
延伸服務:筆墨溫暖鄰村街巷

(幫助村民提供服務)
實踐的溫暖從馬陰村向外延伸。得知鄰村牛溝村村委會牌子褪色模糊,隊員們主動幫忙,用紅漆仔細填充文字,使“牛溝村村民委員會”煥然一新。路過村頭小賣部,隊員們又揮毫在門板上寫下端正的“小賣部”三字,墨香與煙火氣交織,成為村口新風景,讓店主喜笑顏開。
手印為證:共植鄉村希望

(與小朋友們印下手印)
離別前夕,團隊策劃了特別的“收官儀式”:在墻繪角落留白,邀請參與過的孩子們按下彩色手印,共同“種”下一棵“希望樹”。藍、綠、黃的小手印在墻上綻放,如同鮮活的枝葉與果實,緊緊簇擁在“樹干”周圍。“這棵樹是孩子們種的,也是我們和村子的約定。”劉妍言動情地說。
最終,總面積約100平方米的墻繪與“手印樹”相映成趣,成為馬陰村亮眼的新地標。村支書馬叔感慨道:“這些畫不光好看,更把人心畫到了一起。”帶著滿箱素材與珍貴記憶,隊員們踏上歸途。這場用斑斕筆墨在東鄉大地上書寫的鄉村振興詩篇,已然精彩開篇。
(通訊員:劉妍言 孟雪燕 韓立之 盛依辰 劉藝潔 劉家輝 朱嘉豪 王皓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