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至5日,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心靈義工之心窗引路人”暑期社會實踐小隊繼續在寧波市民康醫院與寧波市中醫院開展實踐活動。每日上午8點前,隊員們便身著白大褂,在民康醫院十四病區隨醫生查房。十四病區的環境其實并不像“刻板印象”中的病房那樣嚴謹與嚴肅——白墻轉為明亮清爽的黃綠色,每個病房墻上均可見的各式各樣卡通掛畫,玻璃窗上對著病人“wink”的線條小
狗窗貼,護士站前臺一字排開的小手工,每一個小細節都透著生活氣息。這樣的環境給一早的查房工作增添了不少熱鬧的氛圍,病房內的互動就如鄰居之間早間的串門,親切而輕松。
這里多為心理輕癥患者,尤以阿爾茨海默癥老人居多。護工主動告知老人狀況,一位有老兵氣質的老爺爺熱情地與醫生握手。病房內,一位奶奶笑著認出了醫生們,交流在電視音樂與窗邊吹入的微風中展開。盡管部分病人狀態不穩,但查房時的積極互動傳遞著治療的希望。

在民康醫院12355心理熱線室(門診部304室),小鄭醫生時刻準備著。她強調:“每次電話都要做好充分準備,無法預知對方是否處于危機狀態。”隊員們了解到,每次接線都

需詳細記錄來電者信息、問題及初步解決方案,墻上貼滿了操作指南和應急預案。所幸實踐期間未接到突發危機來電,但隊員們深刻體會到心理健康工作者期盼人們勇于求助的愿望。
民康醫院又稱榮軍康復醫院,隊員們得以近距離服務退伍老兵“老班長”們,協助體檢。醫院組織老兵們赴溪口蔣氏故居出游散心,老兵們暢聊家常、合影留念。一聲聲“小同志”和真誠的謝意,讓隊員們感受到服務老兵群體的意義,哪怕只是簡單的提醒。
實踐還延伸至寧波市中醫院心理門診,探索中醫在心理診療中的可能。雖然西藥治療仍是主流,中醫方法也尚未完全認證,但對于較輕問題或拒服西藥的病人,坐診的徐醫生嘗試運用中醫理論進行解釋與疏導,提供了一種替代思路。
在十四病區溫馨的病房、12355熱線的鈴聲旁、與“老班長”同行的路上、探索中醫療法的診室里,隊員們將書本知識置于真實生命情境中檢驗,更深刻體悟到心理健康服務的溫度與責任。他們見證了環境細節對心靈的撫慰,理解了及時求助的珍貴,也感受了老兵精神與醫者仁心的力量。這次心靈之旅,是向內的專業價值認同深化,更是向外的青年熱忱延伸——努力成為開啟“心窗”、連接需要與幫助的“引路人”。源于實踐的感悟與擔當,必將指引他們在關注心靈健康、服務社會的路上走得更深、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