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念頭"大傳承!佛山大學十八夏鄉實踐隊讓非遺武術"活"在鄉村課堂
時間:2025-07-13 13:44:28 關注:
“出拳要沉肩,手肘要歸中!”為積極響應國家“十四五”規劃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教育強國的號召,7月2日下午,佛山大學“十八夏鄉”實踐隊到容桂育美上佳市小學開設非遺詠春傳承課程,通過“理論溯源+實踐體驗”雙軌教學,為當地鄉村學生開啟本土文化認知新窗口。
嶺南煙雨朦朧處,青磚墻下擂臺聲。老話說“南拳北腿”,在承載著嶺南文脈的佛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詠春拳,以其短橋寸勁、連消帶打的獨特風格聞名于世。十八夏鄉實踐隊帶著“要讓非遺從歷史典籍走進現實課堂”的初衷走進了教室,引領著同學們追溯詠春拳的起源和歷史,讓同學們對這個在家門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更加深刻和真實的體驗。
針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中提出的傳統體育課學生體驗感不強的問題,結合實踐隊走訪調研發現的拳術類課程內容實戰性不強的現狀,十八夏鄉實踐隊探索出了“老師領學+演示教學+學生自學”的課程模式。通過實踐隊成員的領學和與助教之間的親身示范教學,再到同學們組隊實踐所學的內容,增強同學們的互動感和學習興趣。
在實踐隊員“口令分解-慢動作示范-雙人對練”的系統引導下,上佳市小學學生順利完成沖拳直線發力、攤手、正掌腰馬協同等詠春基礎訓練。課程評估顯示學員動作規范達標率提高,文化認知水平顯著提升。該實訓模式通過身體記憶強化非遺傳承效能,為鄉村校園文化注入活態傳承樣本。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讓孩子們接觸這項富有魅力的傳統武術具有重要意義。詠春體驗課的圓滿結束,得益于地方政府和學校的有力支持。未來,實踐隊計劃進一步豐富“智匯+”領銜多元義教的方式,把更多樣化的傳統文化引入鄉村。佛山大學十八夏鄉實踐隊將響應國家“十四五”規劃和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號召,跟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廣東時提出的發展方向,積極探索傳統文化資源引入鄉村教育的新范式,展現佛大青年的擔當。
作者:大學生之聲 來源:大學生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