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至29日,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心靈義工之心窗引路人”小組的十余名學子走出校園,走進寧波市中醫院臨床心理門診、民康醫院心理科門診及心身科輕癥病房,并參與民康醫院榮軍項目,開展了一場為期三天的社會實踐與專題調研。他們用年輕而熱忱的腳步,丈量著心理健康服務的現實圖景,也在實踐中探尋著“心靈引路人”的成長之路。
實踐首日早晨8點,小組四人來到民康醫院心身科輕癥病房。在這里,成員們觀看了心身科醫生護士的晨會報告,隨后跟隨醫生和護士觀看查房流程。在過程中,小組成員體驗到了輕癥病房康復期患者的真實狀態。成員們在醫護人員指導下,嘗試為病人提供陪伴與支持性交流,近距離觀察物理治療、團體活動等多元療愈手段為病人帶來的積極影響。跟隨查房改變了學子們對于精神障礙病人的刻板印象,患者們即使為疾病所困擾,也仍表現出對生活的希望。在榮譽軍人病房查房時,一位正書寫回憶錄的軍人患者對學子們說起他曾經的光輝戰績,為學子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輕癥病房的實踐讓隊員們對“康復”二字有了更具象、更溫暖的認知。
實踐三日中,部分小組成員走進了寧波市中醫院心理科門診進行實踐學習。在臨床心理門診中,學生屏息凝神,近距離觀察醫生如何以專業與耐心織就一張張心靈安全網。從細致入微的初始訪談,到嚴謹規范的評估診斷,再到個體化治療方案的制定,同學們深刻體會到理論照進現實的力量。一位小組成員提到,醫生對于患者的關懷,其背后是深厚專業素養支撐的真誠共情——這是教科書無法直接傳遞的溫度。
而另一部分小組成員,則來到了民康醫院心理科門診,與謝醫生一起幫助需要心理服務的青少年。在12355青少年服務臺旁,謝醫生交代小組隊員具體的求助來電處理及電話咨詢的流程,包括錄音、研判來電者情況(是否需要進行報警)、心理問題處理等,使隊員對整個流程有了清晰的認識。謝醫生在面對青少年求助者時所展現出的耐心、敏銳判斷力以及富有同理心的溝通方式,讓學子們對心理咨詢有了更加立體和真實的理解。這些真實的互動,讓隊員們更加堅定了投身心理健康事業的信念。
而在為期兩天的榮軍項目中,小組隊員幫助工作人員為那些曾浴血奮戰的老兵們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主題活動。清晨隊員抵達活動現場,幫助工作人員細心布置場地,為老兵們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環境。活動伊始,主持人以飽含深情的話語拉開序幕,隊員在會場一側專注記錄著每一個動人瞬間。這場精心設計的活動內容豐富而溫暖:“火眼金睛”找不同游戲鍛煉老人們的觀察力,整齊劃一的原地踏步活動舒展筋骨,“歲月留聲”猜歌名環節喚起往昔記憶......每一個環節都兼顧趣味性與功能性,在歡聲笑語中幫助老兵們訓練視聽能力。最令人動容的是活動尾聲的榮譽授予儀式。當隊員雙手捧著榮譽證書,鄭重地交到每位老兵手中時,他們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眼中閃爍著欣慰的光芒。榮軍活動使小組成員們深深感受到,這不僅是在舉辦一場活動,更是在守護一段段鮮活的歷史記憶,讓為國奉獻的榮光永遠閃耀。
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始終將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心理學與師范人才作為育人目標。本次社會實踐項目,正是這一理念的生動實踐。此次深入醫療一線的寶貴經歷,使青年學子們跳脫書本框架,真切觸摸到心理健康服務的復雜肌理與人性溫度。
當年輕的心靈與需要撫慰的心靈相遇,引路的微光便已悄然點亮。寧大教師教育學院學子用腳步丈量責任,以調研啟迪思考,這場知行合一的實踐之旅,不僅為他們的專業成長注入堅實力量,也為社會心理健康事業播下了生生不息的希望火種——未來可期的“心窗引路人”,正從這一刻啟程。